中國銀行(3988)於上周四正式掛牌,不但未受大市下跌而影響其表現,股價升幅亦遠超市場預期,由於其發行股數達255億多股,僅較建設銀行(939)招股上市時發行股數少9.1億多股,加上市況亦不如建設銀行上市般暢旺,因此,大多預期上市首日升幅不多於10%,部份人士甚至擔心上市將跌穿招股價。
究竟,兩間國有商業銀行股份上市首日表現出現如此差異的原因何在?筆者認為這與股份分配的巧妙安排有關。由於今次申請認購中國銀行股份的人數達95萬多人,雖然根據回撥機制令公開發售可分配的股數達總發行股數的10%,但「一人一手」的分配方式,當中已佔用了2億股,而申請100萬股及以下的甲組人士當中,最低的分配比例為0.74%(申請100萬股只獲配7000股),換言之,甲組的94.5萬多人當中,持股數目只為1000股至7000股不等,由於持股數量不多,即使股價上升15%,亦欠缺令散戶套利的誘因,這個巧妙安排,正可滿足「每人一手」的要求,而最重要的是減輕市場可能出現的沽壓。
但實際效果卻遠超於此,散戶不但沒有沽貨套利,相反更在市場積極吸納。這與建設銀行在甲組的最低分配比率亦有2.47%的情況明顯不同,因此,建設銀行股份在上市後的首兩個星期均維持在招股價2.35元水平,反觀中國銀行股價卻急升。
首日表現似國壽
其實,中國銀行股份掛牌首日的買賣情況,與招股同樣獲熱烈反應的中國人壽(2628)首天股價表現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於後者在股份分配上較優惠散戶,雖然兩者均採用「一人一手」的分配方式,但申請股份愈多,獲分配比率的遞減幅度相距不致太大,申請2手及3手之分配比率仍分別達60%及50%。因此,已持貨的散戶不急於即時再追入,而股價上升主要是因為大戶持貨量不足,他們積極吸納,令股價急升(不少散戶在6元以上才追入),這反映股份分配方式對股價表現有很大程度的影響。
筆者對中國銀行的中長線投資前景仍看好,但近日股價急升主要受供求因素影響,加上其股份獲列入MSCI中國指數及新華富時中國指數,亦令指數基金追貨,刺激股價表現更強,現階段並非追貨時機。
至於未來股價走勢,筆者認為主要從兩方面來看,以基本因素而言,該股份3.5元之預期P/B已接近2.6倍,較建設銀行的2.4倍為高,與交通銀行(3328)的2.8倍頗為接近,因此估值已不便宜,短期進一步上升的動力有限。
但另一方面,中國銀行擬在內地申請A股上市的時間表似較預期為早,這將令到其股份成為全流通股及加入為恒指的機會提高(在此之前將是加入為H股指數成份股),因此,股價調整幅度料亦有限,可考慮在3.1元至3.2元分段吸納。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