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line - 俞小樂(執業律師)

Bloodline - 俞小樂(執業律師)

看過《達文西密碼》原著的讀者,相信不會對電影太失望,只因一開始已經沒有期望。
早於零三、零四年身邊同事朋友人手一本,爭相追捧拜讀,主流意見認為解碼佈局穿插藝術、謎題和半真假歷史,令人目不暇給,反而故事的結局不外如是。好比一件層層裝點繽紛精緻的蛋糕,吃到尾發覺餅底原來隔夜不新鮮。
電影以通俗手法敍事為本,僅可匆匆交代故事來龍去脈,這本小說別出心裁之處,根本完全無法透過電影語言表達,作為小說的副產品,怎能不注定失敗?

不過「隔夜餅底」的JesusBloodline結局仍然足惹沒看過原著者談論,或者誰是誰血脈承傳,到底是部份人情意結所在。
因此最近又有Bloodline新聞:美國有白種人TomRobinson尋根尋出老祖宗為成吉思汗。一代天驕後人不但髮膚變異,居然還是儒雅的大學教授,適逢今年是鐵木真尊大汗稱號八百周年,相關尋源故事當然份外有瞄頭。
但當中其實有無一廂情願成份?相傳因免得蒙古諸部翻屍尋仇,成吉思汗死不立墓,埋棺處殺一隻小羊,翌年來祭,母羊徘徊悲鳴處便是汗塚,但後來母羊也死了,黃沙浩瀚,屍骨早已無處覓尋。那麼目前所謂成吉思汗九個基因特徵又出於甚麼憑藉?
但不管是主觀願望,還是客觀事實,愛分「親疏有別」者就是大不乏人,尤以那些覺得分了「親」「疏」有便宜可撿者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