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伯南克威信未立市場續波動

投資縱橫:伯南克威信未立市場續波動

自伯南克接任美國聯儲局主席一職以來,金融市場相當波動,且表面上都是向壞的方面發展的,當然任何事情皆有好壞兩面,但市場的發展都似乎以壞的一面作炒作藉口。這是市場出了岔子還是伯南克出了岔子呢?若大家仍信奉「市場永遠是對的」這信條,則錯必不在市場,不管伯南克是否要負最大責任。
伯南克上場只幾個月,現時有人憂慮通脹惡化,亦有人擔心經濟衰退,有人認為要加息遏抑通脹,亦有人認為應停止加息免經濟衰退的壓力增加,雙方都搬出一大堆數據作支持。只要看看剛公布的上次聯儲局會議紀錄,便會發現,聯儲局內亦出現同樣分歧的意見,主導美國以致全球投資者對經濟、通脹及利率看法的聯儲局也處於這種「混沌」狀態,投資者又怎能不受不明朗因素的困擾呢?
出現上述情況並非偶然,當中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因素。經濟數據與經濟狀況涉及不少領先與滯後的效應,當經濟由盛入衰或由衰入盛就更如是,於是乎出現相反的意見都同樣有數據與理據支持。

調和局內意見需時

此外,即使大家看相同的資料,對於資料的理解與看法都可能不同,這關乎經驗與角度,任何人看資料都可以客觀取態,但作出結論與判斷時都不脫離「主觀」性質,世界上沒有所謂「客觀的主觀判斷」,相反意見的兩方都可以作客觀的分析,但判斷則必屬主觀,這便是出現差異的原因。現時傳媒經常指出聯儲局內有「鷹派」與「鴿派」,其實都只是傳媒的劃分,並非聯儲局內真的有這樣的派別。
聯儲局內出現的分歧亦有一些主觀因素。伯南克「空降」聯儲局擔任掌舵人,能否服眾,必須經過時間建立威信。不要忘記,局內都是具威望的人物,不能單靠主席的職權影響力便可確立威信,並令局內和諧及意見一致,這是每個新掌舵人都要面對的情況,上任主席格林斯潘在18年前接任時,又何嘗沒有面對相同情景?
很明顯,伯南克仍未有足夠時間確立其威信,才會出現上次會議有委員要求停止加息,亦有委員要求加息半厘的情況。事實上,伯南克在市場上亦未建立起個人威信,炒家才可上下其手,投資者對通脹的預期才會增加憂慮,這都不是伯南克的錯,至少在現階段不是,因為建立威信需要時間,這是急不來的。
在伯南克取得聯儲局同僚及市場的信任前,相信投資者對利率、通脹及經濟的看法仍會相當分歧,金融市場亦因而持續大幅波動,讀者必須有所警惕。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