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裏的紅娘是作者精雕細刻的一人物形象,也是讀者觀眾都喜愛的角色。如果沒有紅娘,張生和鶯鶯斷難成全好事。
紅娘原是老夫人派來監視鶯鶯的,但她卻背叛了老夫人的意旨,成了張生和鶯鶯之間的牽線搭橋者。她為什麼要這樣做?「那是她有一條成人好事的熱心腸和她的正義感驅使的結果。」戴不凡的這一觀點是較為普遍的解釋。吳曉鈴卻從一句唱詞看出了紅娘的心思。《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張生害相思病一臥不起,紅娘為他送來解藥方子:「今宵端的雨雲來。」張生大喜,對紅娘說:「今夜成就了事呵,小生不敢有忘。」紅娘回答說:「不圖你甚白璧黃金,只要你滿頭花,拖地錦。」什麼是「滿頭花,拖地錦」?原來是金、元時代的結婚禮服。「紅娘向張生提出的答謝條件是做個陪嫁的小夫人,從女婢變成妾。」關漢卿《詐妮子調風月》中的丫鬟燕燕向小千戶要的也是「滿頭花,拖地錦」。
在封建社會中,一個丫鬟有這樣的想法,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能夠解釋紅娘背叛老夫人、熱心撮合張生鶯鶯的愛情的原因。但吳曉鈴這個說法卻遭到很多讀者的痛罵,說他唐突了紅娘,他只好在他校注的《西廂記》再版時刪掉了這句話,以息事寧人。《吳曉鈴集》中收了他晚年寫的《關於〈西廂記〉七事》,提到這段往事後說:「今後如有重印的機會,我打算大顛倒的歷史再顛倒過來。」
古代小說戲曲中,不乏丫鬟當紅娘進而成為陪嫁小夫人的故事。李漁《十二樓》之「拂雲樓」中的能紅,也「成就了一對才子佳人費盡死力撮不攏的姻緣」,自己也成了「二夫人」。李漁在講故事前,卻說了一段冠冕堂皇具「《春秋》之義」的話:「世上的月老,人人做得,獨有丫鬟做不得。丫鬟做媒,送小姐出閣,就如奸臣賣國,以君父予人,同是一種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