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債與息:認購中行成本點計?

淺談債與息:認購中行成本點計?

中國銀行(3988)新股上市,在全球出現小股災的壓力下,仍於上市首日成功開出紅盤,維持近期認購質優新股幾乎必賺的勢頭。
中行以2.95元定價,上市首日收報3.375元,大升15%,錄得0.425元的賬面利潤,未扣除手續費每手1000股可賺取425元。今次中行招股有高達95萬的捧場客,其中有不少是股市新丁,而通過這次經驗,他們可從中體驗到認購新股的成本是如何計算了。
認購新股的成本分為認購日和出售日兩種,而當中也再細分為「固定開支」和「機會成本」兩類。在認購日的固定開支,已於中行招股書申請表內清晰說明:
1.香港證監會交易徵費0.005%:0.15元
2.香港聯交所交易費0.005%:0.15元
3.經紀佣金1%:30元
至於機會成本,這裏所指的,是認購期內凍結資金的9日利息,就算不作借貸,投資者也會損失了原來可作為存款的利息收入。以存款利率3%計算,認購1手的資金涉及2.2元的利息,令認購日的成本代價累計至32.5元。
當出售股票時,固定成本除了上述的交易徵費和交易費外,還有數元的中央結算費、印花稅和釐印費等各類雜費,以及高達100元的經紀佣金,令出售成本增至106.3元左右,若加上前者,總成本為137.8元。新股因此需升值4.6%,股價見3.09元,認購1手的股民才會平手。

借錢認購成本更高

假設投資者認購的是10手新股,而非上述計算的1手,但結果獲分配的數量只有1手。這時改變最大的,便是機會成本了。因積壓資金而導致的存款利息損失增加10倍至22元,股價亦需升值5%以上,認購者才能獲利。另一情況是借取9成資金的孖展客,若認購數量為1000手,股價更需升22%才能獲利。
最後,投資者更需注意的是,若在中行宣布派息前沽出,每延遲1個月出售,以3%存款息率計算,機會成本令股價每月要多升0.25%,才能達打和點。市民認購新股,相關成本的計算,不可不知。
陳鳳翔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助理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