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銀行(3988)吸引近百萬香港股民認購,創下歷來最多股民認購的紀錄,證監會的調查也發現,受訪者中逾八成股民曾經認購新股,但只有不足半數人士認購前閱讀招股書。
證監去年第四季至今年首季期間進行調查,訪問了500名過去兩年曾買賣本港、內地或海外股票的成年人,發現逾八成的股民曾經認購新股,他們考慮的3大因素分別為公司前景、公司目前財政狀況及傳媒評論(見圖)。
16.3%的認購者通常會在首個交易日賣出獲分配的新股,至於會否在短時間內出售,則取決於市場成交價與招股價之間的差距(佔58.3%),以及當時的市場反應(佔56.6%)。
55%不看招股書
抽新股的人士中,只有近45%在遞交申請表前先看招股書,餘下(55.1%)沒有閱讀招股書的人士中,有八成多的原因是招股書太厚(82.3%,見圖)。以近期招股的中行為例,招股內容部份佔351頁,附頁報告也有276頁,合共627頁。
另外,「白表」仍然是最普遍的認購新股方法,52.9%受訪者通常使用,主因是希望以自己的名義持有實物股票。
證監主席韋奕禮認為,調查發現,很多投資者決定買賣時,都會依賴傳媒報道及股市評論員的推介,他提醒投資者必須清楚礙因廣播時間和篇幅限制,這些報道及推介往往未能完全交代投資研究報告及建議背後的假設,也沒有考慮個別投資者的個人情況,因此投資者應仔細評估推介是否適合自己,買入股票前必須先做足功課,分析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