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過去於本欄曾提到溢價不是衡量窩輪平或貴的指標,投資者宜多留意引伸波幅數據。然而,我們發現仍有不少投資者認為溢價愈低窩輪愈便宜,而溢價愈高的窩輪則愈昂貴,他們甚至會說除非沒有選擇,否則也不會沾手高溢價的窩輪。
投資者習慣用溢價來衡量窩輪平貴是可理解的,因以往的股票報價機大多只能提供簡單的窩輪數據。當時由於沒有引入複雜的算式去計算窩輪數據,因此甚麼引伸波幅、對沖值等等數據,也只有空談。投資者既沒有合適的數據去參考,當然也只能「就地取材」,利用溢價去評估窩輪是否值得投資。
溢價是指投資者以現價買入窩輪並持至到期,正股需上升(以認購證為例)多少個百分比才令是次投資達致打和。無可否認,溢價愈低,把窩輪持至到期的風險愈低。但若投資者不打算持有窩輪至到期,溢價則不是一個最合適的參考工具(見表)。
按以上溢價公式,認購證的打和點是:行使價+(認購證價格×轉換比率)。這剛好是溢價算式的分子部份。因此,溢價又可看成打和點高出正股價格多少個百分比。一般情況下,價內證打和點會較價外證為低,所以投資者多會發現價內證的溢價一般會較低。
如以低溢價為選擇窩輪的準則,當然擁有較低的打和點,但卻會選擇了一些較價內的窩輪。價內證的價格一般會較高而且實際槓桿較低,未能有效地發揮以小博大的特點,因此在實際情況下,溢價的用途實未有想像中大。
溢價的另一個問題則是較易受正股價格上落而變化。假設其他因素不變,如正股價格出現上落,而窩輪的價格又跟隨理論作出升跌,溢價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單憑溢價的高低去選輪未必能作出最佳的決定。真正評估窩輪的平貴指標應是引伸波幅,我們往後會談引伸波幅的概念。
時至今日,一些股票報價機除提供即時報價外,亦可計算出較複雜的引伸波幅、對沖值等數據,而有關窩輪的街貨以及相關發行商之活動數據,投資者亦可一目了然。有那麼多數據作參考,投資者為可仍要堅守原來不完備的方法去選輪呢?
德銀投資產品部
撰寫人為德銀認股證之代表,本身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撰寫人並無持有文章提及之證券,而德銀是德銀認股證之流通量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