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程欣 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三年級
早前,天安門母親在鬧市街頭籌款,忽然傳來一聲怒吼:真不明白,已經十多年了,為甚麼他們仍舊要如此破壞社會安寧?我頓時憤慨莫名,很想告訴他:如果有一天,你的子女比你更早離開了這個世界,你會忘記他們嗎?而且,真的是嗎,他們故意走到街頭,冒着可以和不可以預見的危險,就是為了要破壞社會安寧?他們是為了自己已經逝去的兒女,還是為了更多的其他?
史實毋庸否定
我想了好久,才總算想到一些具說服力的理由。十七年了,死難者都早已入土,為何仍要求平反六四?難道只是為了替自己那些不幸的孩子平反,他們就有努力十多年的決心;經歷了百般阻撓也不退縮;而且無懼一直面對的危險,緊守着要求平反六四的旗幟?
不可能,他們的目的,恐怕是因為他們都相信中國只有平反六四、有正確面對歷史的勇氣,才可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在往後避免再犯同一類錯誤。因為,當權者犯了錯,代價不只是經濟損失、不只是一堆數字,而是國民活生生的性命。
當然,在面對歷史以前,我們有必要盡可能確認歷史是否屬實。我們只有從舊有的資料中整理,再作出結論。攝影機的片段、當年的報章雜誌等都是很好的紀錄。而這些資料的結論都只有一個,就是在八九年六月四日,中國政府的坦克駛進了天安門廣場,不少正在示威的學生受傷甚至身亡。
問題是,中國政府卻一直否定這種說法,有說這是外國勢力為了破壞中國團結而虛構出來的,甚至說攝影機拍得的片段,都只是剪接或電腦改動過的效果。如此言非虛,請政府告訴國民,是哪一個如此卑鄙的外國勢力,故意如此煽動中國人民,好讓我們小心提防;如此言非虛,請政府告訴國民,天安門母親成員的子女,是怎樣在自六四後一併消失得無影無蹤。
犧牲不計得失
這幾年,亞洲諸國都希望日本當局能面對歷史,別再重蹈二次大戰生靈塗炭的覆轍。這是因為我們都相信,當權者有面對歷史的勇氣,就能避免再犯上同類的錯誤。故此,別再為要求平反六四的人扣上破壞社會安寧的帽子了,其實他們都正不計得失地犧牲着。還有,他們當中,沒有誰不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