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熱騰騰的咖喱魚蛋與燒賣令人垂涎三尺,香港人每日光顧這類「垃圾食物」數以百噸計。只需十元八塊的街頭小食雖可滿足一時的食慾,但卻隨時賠上寶貴健康。本報抽驗了其中最受港人歡迎的八款街頭小食,結果顯示全部卡路里偏高與大部份脂肪含量超標,更發現部份未煮熱的小食,可致食物中毒的「需氧微生物總數」(Aerobicplatecount)超標達550倍。有營養師指長期食用垃圾食物等同慢性自殺,大大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與癌症的風險。 記者:黃偉駿、謝穎詩
本報上月10日在小食店林立的旺角抽驗八款甚受港人歡迎的街頭小食,包括咖喱魚蛋、魚肉燒賣、牛雜、雞蛋仔、凍豆腐花、螺肉、煎釀三寶及魚肉碗仔翅,委託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化驗卡路里、脂肪、鈉含量(Sodium)與需氧微生物總數等。根據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標準,每100克食物的脂肪含量不應多於3克,但除了凍豆腐花與魚肉碗仔翅外,其餘均超標60%(煎釀三寶)至400%(魚肉燒賣)。以登打士街五元一串的魚肉燒賣為例,脂肪含量達12克,是Codex標準的四倍。
含鈉量達警戒線
鈉含量方面,米施洛營養護康中心註冊營養師羅嘉敏指出,每人每日不應吸收多於2,400毫克的鈉,否則會增加腎臟負擔。雖然化驗結果顯示各款小食未有超標,但大部份接近「警戒線」,例如通菜街每碗12元的魚肉碗仔翅含鈉量約2,000毫克,西洋菜南街每碗10元的牛雜含鈉量也達1,100毫克,若同時進食該兩款小食,身體所攝取的鈉即時「爆燈」。各款小食也驗出卡路里偏高,羅稱一個體重50公斤成年人若要燃燒400卡路里,最少連續運動一小時或不停寫字九小時,但一底毋須10分鐘便「消化」的登打士街10元雞蛋仔,已含463卡路里。
大部份小食的需氧微生物總數(即含菌量)未有超出食環署標準;反觀沒有煮熱、屬食環署第一類食物的凍豆腐花,含菌量較署方為即食食品所定「微生物質素」B級(可接受)標準高1,500倍;另一款本報特意要求不翻炸、屬第二類食物的煎釀三寶,也較署方的微生物質素B級標準多550倍。
無遮無掩惹蒼蠅
傳染病醫生勞永樂說,需氧微生物總數反映所有需要氧氣才能生存的細菌數量,包括引致食物中毒的鏈型球菌、金黃葡萄球菌、三門氏菌與痢疾菌;化驗報告中,煎釀三寶與凍豆腐花嚴重超標,與它們沒有高溫翻煮有關,「唔止煎釀三寶,所有街頭小食經常暴露空氣中,含菌量好高,只不過部份小食出售前有翻煮、翻炸,先減低含菌量。」事實上,記者隨機搜購各款小食時,發現大部份「無遮無掩」,任憑蒼蠅飛舞。
分不同評級計算
勞永樂表示,雖然益菌或害菌均計算在含菌量內,即含菌量偏高不代表一定有害,但始終不能過量,故此食環署將即食食物分成不同評級時,均會限制含菌量,例如屬第一類食物的凍豆腐花,其A級(滿意)標準的含菌量,就不能多於1,000CFu/克。
食物環境衞生署發言人稱,署方有定期巡查市面情況,過去兩年抽取了80個街頭小食樣本化驗,全部符合衞生標準,但承認從未針對街頭小食作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