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治藝術:施永青不干預政策

管治藝術:施永青不干預政策

主張「無為而治」、愈少干預愈好的主席,可謂鳳毛麟角。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正實施這種管理哲學。
「知不知,上矣。」出口成文、喜歡引用老子的施永青經常強調人須自知自己「有所不能」。自90年代初於「廁所得道」(於廁所讀道德經,突然開竅),便開始減少「睇唔過眼」和「好作決策」。
舉例說,有一次大埔區同事叫他去看新舖,他拒絕了:「我一年都去不了大埔2次,你天天駐守,怎會不比我熟?」他認為同事一是想推卸責任,他日有甚麼不測,「施生都親自看過」就成為遁詞;一是想「擦鞋」。

弊在各自為政

施永青博覽群書,他指周朝的封建時代最長久,故喜歡分封「諸侯」。「你一定要畀塊領地他們發揮,經常調動便沒有人願意做長期工夫。」這也是他與另一大股東經常爭執之處。
諸侯制形成自治區,各自為政,終於在中原中國出了亂子。「客人在深圳問可否把樓宇於上海放售,兩區同事不合作,電腦軟件又不配合;這時中原中國的同事便知道,中原並沒有利用集團的網絡優勢。」施永青早已心知諸侯制自有其弊,就是難有Synergy。早於02年,他便曾召集各子公司代表開會,提出議題期望大家討論,結果各人敷衍了事;啓發他必須找人由集團角度出謀獻策,為集團整體利益着想,故當年提出找人當集團執行董事一職,「提出了這麼多年,終於今年由張奕威上任。」

用人亦「無為」

無為而治,選人的準則是怎樣的?施永青風趣地說:「我沒選,只是他自己提出要做。」施指「身邊有邊個我便用邊個」,套用「知不知,上矣。」,他不相信自己跑遍全世界便能選出「最好」的,隨緣便成了。
其實,他認為「不變」是最好的,因為每次升調都附帶成本,同事們要磨合完才有生產力;當必須要升職時,他先看對方個人意願,然後讓他試。「哲學家卡爾.波普提出『證偽法』,指出人類的演進過程,便是不斷發掘人類的錯誤。那麼讓一個員工去試又何妨?」
從錯誤中學習這道理人盡皆知,總不成凡人舉手都可試做執行董事吧?施永青指張奕威一向管理非營業部門,習慣做協調工作,最重要的是張跟他一樣「無為」。「他與我相處那麼久,當然是夾的。」

帶兵須得人心

施永青曾在am730套用孔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是指天道,而地上的人自會主動為生存而努力不懈;他認為,獲得下屬擁護,是主管最重要的素質。
中原中國部曾經有一位主管,被下面3名下屬告狀,指主管未盡其職;結果該部門由那3人接管,主管轉管另一部門,最後他選擇離開。
施永青指,老闆沒可能由頭到尾了解其中的恩怨再判是非,他的原則很簡單:不得人心者不能帶兵!「言下之意,你相信人天生喜歡積極上進,只待人發掘引領?」施永青微笑點頭。看來「無為而治」與「放任」的分別是:前者的基礎是對人充滿信心,以及下屬都是成熟的人。

施永青喜歡分封「諸侯」,因為有領地供下屬發揮,他們才願意做長期工夫。

由地產生意做到創辦免費報紙,是因他奉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