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美股急挫180多點,翌日剛好是本港的端午節假期休市,周三美股反彈70多點,筆者原以為港股可逃過一劫,豈料昨日大市仍難避下跌的命運。
近期股市大上大落,單日升跌一二百點已不算驚人,在這樣異常波動的市況中,大家可有考慮買點認沽輪、認沽期權,甚至沽點期指來為持有的股份作對沖風險呢?假若正準備這樣做,便真要考慮清楚了。
早前美國BearStearn的衍生工具策略師MarkoKolanovic,以過去16年美股的數據作了一項對沖風險的研究,發覺假若投資者單單購買認沽期權作投資組合之對沖風險,實質作用不大,不是理想的策略。
根據Kolanovic的研究,假若投資者有系統地購入S&P500指數的認沽期權(大約7%價外)以作風險對沖,結果是相對完全無風險對沖的S&P500指數,其InformationRatio為0.64,反映純以認沽期權對沖風險,其效用一般。
勢色不對 離場更實際
另一方面,Kolanovic指出,投資者若改以PutSpread期權策略,即購入一個S&P500指數輕微價外(約5%)的認沽期權,同時沽出(Sell)一個15%(大約)價外的認沽期權,這策略的InformationRatio便提升至0.74,顯示此策略較單單購入認沽期權為佳。
至於較佳的對沖策略,根據Kolanovic的研究,以Put-SpreadCollar的效果較理想,即購入一個Put-Spread期權組合後,再沽出(Sell)一個認購期權(Call),而在收取期權金後,並以該些資金來減低Put-Spread的成本。從Kolanovic的研究顯示,以Put-SpreadCollar來對沖風險,其InformationRatio增至1.16,顯示其效果較單單購入認沽期權作投資組合的風險對沖為佳。
上述的對沖風險策略,是假設投資者已持有相關股份或投資組合,並希望透過衍生工具來減低風險之用,故這策略是需要首先持有股份,才作風險對沖。筆者認為,假若你不是機構投資者,或藍籌股的大股東,便沒有必要一定持有股份。既然如此,假若認為市況不佳,「勢色不對」,倒不如直接沽貨離場更佳,根本不用花錢作甚麼對沖風險!
雖然Kolanovic的研究是以期權作測試,筆者認為,若單以認沽輪來對沖風險,其結果應該會更加慘不忍睹!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