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桌爭霸

飯桌爭霸

筆者很享受為《蘋果日報》寫專欄,因為讀者的反應實在出奇的好,經常與讀者電郵往來,很多都已經發展成朋友。最近收到A媽媽的電郵,其個案很值得和大家分享。
A媽媽與5歲兒子和公公婆婆同住,小夫妻出外工作,兒子由長輩照顧。自小,兒子已經喜歡吃肉,少食蔬菜生果,在飯桌上只懂挑雞翼香腸吃,為遷就口味,近期更餐餐如是。A媽媽擔心兒子營養不均衡,覺得是時候要糾正其偏食習慣,寧可天天趕回家下廚,務求不再煮此等香口炸物,改以蔬菜瓜果均衡入饌。兒子一下子不見了心頭好,吵鬧之餘更不肯吃飯。家中長輩自然心痛,婆媳間為此而發生多次衝突,更以「你想餓壞我個孫呀!」為理由,搶回煮飯權,晚餐的菜餚即時打回原形。
這樣的處理,不但解決不了問題,更破壞了兩代間的關係,更甚是傷了夫妻間的感情,造成三輸的局面,這又所為何來呢!筆者非常了解兩代之間在教育手法上的差異,但只要冷靜想想,就會明白對方也只是出於「愛」的表現。大家懷有這個互讓互諒的心,一切就變得好辦事。
筆者強調,糾正偏食習慣不是三天兩日就會成功的事。建議試以由星期日開始為親子入廚日,和子女一同動手炮製健康小食。例如小朋友喜歡吃雞,就以雞肉和馬蹄包雲吞。小朋友曾親身參與,對那數顆菜肉雲吞定然大有感情,撈起後必定肯去試吃。日後再遇有這樣情況,小朋友心態上已經不太抗拒、可慢慢接受其他蔬菜的了。
在飯桌上是要開開心心的,如果搞致小朋友哭哭啼啼情緒低落,即使吃下了肚中也不會吸收。

柯文滿([email protected]
15年以上專業教育經驗,近年以營養飲食顧問身份出版著作,致力推廣健康飲食文化,並同時為多本教育雜誌擔任義務顧問工作。如家長有任何小朋友的問題,歡迎以電郵聯絡。 *下周起,此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