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飛來一隻鴿子,停在冷氣機槽頂,肚內咕咕作聲,牠羽毛的柔順,發紅的眼圈,一副自信的神態,吸引我看個不停。
忽然,聞一聲尖叫,原來樓下公寓也飛了一隻過來,家長吃驚,把孩子抱開,大喊:「禽流感!禽流感!」
何時,這隻可愛的鳥類,變成了瘟神?
從前,在歐洲旅行,每到一處名勝,必有大批鴿子,遊客買了玉米扔給牠們吃,有時飛來停在小孩頭上,做父母的還拚命舉相機拍照,當今這種情形再也不發生。
我們當兒童的時候,家裏也在屋頂或花園中搭起鴿籠,讓這群人類的朋友居住。有時,鴿子回報幾個蛋。拿去廚房煮,很奇怪,鴿蛋不管過火或不熟,蛋白總是半透明,不像雞蛋那麼完全發白。吃進口,味道和口感都比雞蛋佳,當今已罕見了。
書本上,紀錄片中,看過信鴿的報導。遙遠的路程,牠們都會記得。歷史中,鴿子是傳訊的重要工具,人類沒有郵政時要靠牠們,第一次大戰中,更是貢獻不小。
數十年前到台灣,看到家家戶戶的天台上都有鴿籠,一問之下,才知他們喜以信鴿競賽,獎金是驚人的數字。
又有一些不法分子,在中途張網攔截,把一隻隻幾萬塊港幣的賽鴿抓起來燒烤,在餐廳上桌時,還看到腿上的鐵環。
乳鴿也成為廣東中山人的名食。還推出什麼妙齡乳鴿來。乳鴿本來已是小的,加妙齡上去幹什麼,實在討厭。
也許,因為乳鴿是養殖的,不會傳訊,當成鴿後,就沒那麼深的罪惡感吧?但我一向對牠愛憐,不肯去吃。
有了禽流感也好,放鴿子一條生路。幾年後,當大家忘記了這場浩劫,再去欣賞牠的飛翔,重新確認牠代表的和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