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糭子、划龍舟之餘,端午節更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相傳戰國時代,楚國忠臣屈原被奸臣陷害,雖曾多次上書楚王,無奈楚王卻聽信小人,遠離屈原。屈原感懷國事不振,卻報國無門,遂於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五日投下汨羅江自盡,以死相諫。 當時老百姓被屈原感動,紛紛駕船搜索打撈,更敲鑼打鼓嚇走魚蝦及以竹葉包着糯米的糭子投入江中,希望魚兒吃飽後不會吃屈原,以保他全屍。 後人為紀念屈原,便把每年農曆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並保留敲鑼打鼓划龍舟及吃糭子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