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危機火藥世界 - 陶傑

伊朗危機火藥世界 - 陶傑

伊朗核危機一觸即發,美國的耐性到了盡頭,國務卿賴斯暗示向伊朗動武。伊朗雖然聲稱,發展核電工業是本身的所謂生存權,但由於狂人總統有言在先,要「令以色列在地圖上消失」,以色列的猶太人「應遷移到奧地利」。狂人總統親訴心聲,自己露了底,將來伊朗一旦擁有核技術,一定核襲以色列,憑這句話向伊朗動武,已有理據,問題是以色列代理出手,還是應該由美國代勞。
伊朗核武問題必須解決,問題是如何解決?一向態度曖昧的法國,仍然主張「外交談判解決」。外交談判如何解決?六方會談,俄中自成陣營,法德立場模糊,如果不是換了一個女總理,德國還會動搖。只剩下英美兩國,首相和總統都換屆在即,伊朗就是看準了四分五裂的外交真空,才放膽一博。
還是靠聯合國?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只是一具人肉笑話,國際皆知。聯合國日漸受第三世界三流軍事強權小國蠶食,劣幣驅逐良幣,以量害質,連海地、津巴布韋、贊比亞一類不知所謂國家也隨時擁有「神聖一票」。今日的聯合國就像特府名下的甚麼「策發會」,只不過是第三世界貧窮國家的獨裁者,乘頭等飛機來紐約,抽一回雪茄、喝兩杯紅酒,然後讓他們的老婆動用本國外滙到曼哈頓去瘋狂購物的一個遊樂場,除非大力改革安理會,改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個董事局,否則繼續一事無成。
國際的法治仲裁,出現真空狀態,蛇蟲鼠蟻,應運而生。對伊朗動武不是不可以,惟應吸收伊拉克問題的教訓,要想清楚軍事攻擊取勝之後,如何收拾殘局。以美國今日的強大武器,鑽地炮加中子彈,一舉摧毀伊朗的核設施不是問題。推翻當前的伊朗政府之後,扶植甚麼政權上台,伊朗國內有沒有同情美國的反對派,又或者前國王巴列維家族流亡美國,是否有足夠的民望登位,把伊朗引入民主工業化的康莊大道,這一切不計算清楚,美國動武太過犯險。

英國的貝理雅備受下台壓力,無心戀戰,接位者如果是左仔白高敦,則英美關係,未來夜長夢多。布殊應該在任內再下一城,還是把伊朗這個爛攤子交給下屆政府解決?如果是民主黨上台執政,以冷戰時代其相對的軟弱紀錄,中東這塊巨大的牛皮癬,更加無從根治。
英美歐洲都缺乏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人才凋零,搞到今天中東燃燒,拉丁美洲後院失火,東北亞以北韓為核心,也逐漸變成一個火藥庫。貝理雅訪問美國,呼籲徹底改革聯合國,指出聯合國不可以成為極權國家的俱樂部,必須服從於聯合國憲章,以解放人類確立人權為己任。
這番話今天的第三世界還聽得進去嗎?他們以為擁有石油資源和核武器,行為乖張,敲詐勒索,一旦中東和第三世界出現了一個貧窮的希特拉,則布殊和貝理雅稍一軟弱,缺乏智謀,即淪為二十一世紀的張伯倫,全球的亂局,今後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