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失業率比社會整體的失業率還要高、少男失業人數也遠較少女為多。統計處數字顯示,在今年首季,15-19歲和20-24歲的兩組失業青少年中,男性佔逾六成、女性佔逾三成。勞工處指年輕人找工時不要被性別規限,也要勇於嘗試新興工種。
平均失業日數逾60天
統計處稱,每100名投入勞動市場的15-19歲青少年中,約有20人失業;在20-24的年齡組別,每100名找工的人就有8人失業。這兩組別失業人數共36,900人,平均失業日數是67日和64日,較社會整體失業人士的中位數74日為低。處方預期未來兩季隨着數萬莘莘學子放暑假或畢業,到處找工,失業青少年的人數肯定明顯上升。
勞工處高級勞工事務主任(青年就業科)鄭惠瑜表示,這批年輕人離開學校投入社會,往往不知打工為何物,「佢哋嘅電腦知識可能僅限於上網、玩ICQ;唔識用Word、Excel;又唔知自己想做乜。」
她續稱,適合少男的工作如印刷、機械、冷氣學徒,已經日漸式微;社會上新增的多數是服務業前線職位,或是導致低學歷的年輕男子較女性難找工作的原因,「希望僱主同失業青少年都明白,售貨員唔係只啱女仔,日本好多大公司都請男性售貨員。」
放開性別框框敢嘗試
鄭惠瑜勸勉年輕人要放開性別框框,勇於嘗試,像展翅計劃中不少男學員立志做化妝師,未來推出的瑜伽導師、推拿按摩課程也不分男女。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