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新力(Sony)推出全球首部隨身聽(Walkman),改變人們享受音樂的方式,成為流行時尚標誌。但現在最潮最熱的「隨身聽」,不是新力,是iPod。原因?20多年來,新力業務遍及唱片、電影、網上銀行,以至化妝品、餐飲業等,「百足咁多爪」,建立「新力王國」。但周身刀,未必張張利,反而令電子本業的優勢逐漸消失。
「從前買新力電視機,就好像買平治(Mercedes-Benz)。現在,新力仍是個名牌,但不再鶴立雞群了。」42歲日本人上田吉廣選購電視時說,他最後買了聲寶牌(Sharp)電視。這正是新力面對的問題──競爭對手迎頭趕上了,王牌地位不保,分析家指,由於業務發展得太擴太闊,新力變成「兩頭唔到岸」。
33%業務與電子無關
新力靠電子產品起家,但這日本品牌先後進軍娛樂圈,搞音樂和電影公司,在日本更發展網上銀行、郵購服務、保險,化妝品等,又在巴黎開連鎖餐廳,33%業務與電子本業無關。多元化的代價是:形象模糊,競爭力大減。日本最新調查發現,新力在最欣賞品牌的排名,由去年的第一位下跌至第八位。
為了重奪王者地位,接掌新力一年的行政總裁斯特林格(HowardStringer)說,當務之急是集中火力重振電子本業聲威,並計劃出售部份「副業」,「認真重新建立品牌」──It'saSony。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