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離離合合,以前還會勞動身邊一幫損友負責借出肩膊,讓傷心人痛哭幾個回合。這樣的場面,簡直有點似送喪。在瞻仰遺容時傷心落淚的那個主家,讓親友摻扶着,陪着肅穆。但這些陪客心底裏想個什麼,天曉得會怎麼蓋棺評價死者。嗯,一生人不見得有驚世偉大的貢獻,犯得着這樣哭個死去活來麼?
這種幾乎幸災樂禍的心情,換成另一種姿態,對失戀的男女老友僅能做的,就是替他或她高興,有得有失,總算是閱歷,人生泛泛,沒白過啦。
我對失戀這個議題,已經損失「發言權」,就像在職婦女一旦回家湊仔,幾年下來,跟職場人事疏遠,資歷被視為過氣,經驗太out,根本沒參考價值。
今日流行速食愛情,拍拖和分手都玩快閃,來去匆匆,不帶走維港上空一片煙霞,不影響認購新股凍結那二千多億資金,不左右強政勵治連任的大局,不能將黑到盡的台灣第一家庭清洗回復潔白……唉,分手這樣的小事,每天發生不下千樁,比南亞海嘯的餘震更頻密,愛情專家不屑評論,朋友SMS通報一聲了事。失戀,在腦海多留一分鐘,會產生科學的疑問,由始至終,他倆到底有無戀過呢?分手若干年後才抹一把汗的,大有人在。寶島那位「爆煲駙馬爺」未坐正前曾經很風流,那批女生,今天肯定要去還神,感激總統府接收了這個瘟神,沒有累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