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屬到石油市場,商品價格今年來急速飛漲,市場愈益憂慮一個新的「泡沫」正在形成,威脅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
在眾多商品中,油價高漲一直是市場的最大關注點,但如今連金、銀、銅等金屬、木材,以至農產品的價格皆跟着飛升。儘管部份商品價格已從早前的高峯回順,但仍距離歷史高位不遠。
原油價格在2002年初約為每桶18美元,目前則在70美元左右上落。金價在過去2年內,由每盎斯380美元升至700美元;銀價今年來已漲升70%;鎳和銅價近期則分別刷新紀錄高位。
正擴張至基本物資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師羅奇警告,工業商品價格目前的上漲步伐,遠遠快過近幾10年來所有物品的價格升幅,全球經濟正形成另一個資產泡沫──商品泡沫,泡沫終會爆破,問題是在何時。他表示,高燒不退的商品市場,其形勢已無異於股市和樓市泡沫,現在此一泡沫正擴展至農產品等基本物資,形成一條資產泡沫鏈。
羅奇說,要切斷這個資產泡沫鏈,得視乎全球主要中央銀行是否有決心,但觀乎近期各國央行的作為,他對此不抱厚望,事實上,這些央行過去6年來均致力推行誘導資產泡沫形成的政策。
貨幣政策構成主因
不過,AGEdwards期貨研究部主管奧格拉廸表示,他不知道「泡沫」一詞的確實定義,因此不能肯定商品價格近期急升是否一個泡沫;但他指出,分析員通常以存貨狀況來衡量資產價格的基本因素是否穩健,但對於多種商品而言,目前以存貨來分析明顯已派不上用場。
一些分析師指出,商品價格急升或多或少是反映全球經濟穩步增長,例如中國正是原材料需求大戶,但炒家興風作浪亦是重要的因素。美國「股神」畢菲特(WarrenBuffett)早前就曾向《金融時報》表示,投機活動在商品市場中舉足輕重,對市況的影響力超過基本因素。
但也有人認為,部份工業國央行近年實施低息政策,令金融市場資金氾濫,促使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途徑,這亦是導致商品價格被炒高的元兇之一。
在2001年發生了「911」恐怖襲擊事件後,美國聯邦儲備局曾將利率調降至1厘的接近紀錄低位以防範通縮。日本央行至今仍維持零息,而歐元區現時的利率水平僅為2.5厘。
FirstTrustAdvisors首席經濟師韋斯布里指出,雖然地緣政治因素促使一些投資者追捧商品,但貨幣政策仍是商品價格飛漲的原因。這意味一旦全球利率回升,商品價格有可能大幅回落,而事實上商品市場正剛剛開始向下調整。
投資者需對沖風險
韋斯布里說,一旦注滿金融市場的流動資金開始回籠,等於商品市場失去一條主要支柱,隨之而來的市況波動可想而知。
然而,有分析師說,就算央行加息將導致資金撒離商品資產,但石油等重要商品價格不見得會出現暴挫。WachoviaSecurities經濟師申克爾表示,要到世界經濟陷入衰退,油價才會回落至每桶30美元。
加拿大BMONesbittBurns高級經濟師梅勒克堅持,商品牛市未必已結束,因投資者仍需要對沖其他風險。他估計基本金屬、黃金和能源價格在未來幾季的走勢將保持強勁,甚至有機會再創新高,反映這些商品需求持續殷切,但供應未有增加,剩餘產能實際不存在,這對生產商和投資者都是危險的。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