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扒龍舟就如長洲搶包山一樣,已成為一種節日運動,而這種水上運動既可鍛煉體魄,又能團結學系裏面的同學仔;有大學生更將畢業論文暫丟一旁,1星期進行兩課的特訓,積極備戰明早於赤柱舉行的「赤柱龍舟錦標賽」,為的是令3年大學生涯變得圓滿。文:許樂暉、攝影:黎樹雄
有否覺得大學生活偶有苦悶感覺,下課後大家「各有各散」,很少機會互動交流?如有的話,扒龍舟可說是一個調解身心及加強同學間交流的方法。「大學一年級時,想找一項運動大家也可以玩,但又要新奇的,後來發現龍舟可以一次過20幾個人一齊玩,結果就游說其他年級的同學加入。」港大運動及管理學系3年級生郭詩淇說;結果花了3星期才「湊夠數」。
每星期維持兩課訓練
龍舟隊為備戰明日的赤柱龍舟錦標賽,23名隊員在個半月內每星期到赤柱正灘訓練兩課,每課最少個半小時的訓練,主要針對扒龍舟的節奏及力量運用。據隊員透露,雖然扒龍舟時見到的是上半身,但它原來是一種全身運動,單靠手力是不行的。扒了龍舟3年的鄧蔚蓉說:「初時我扒龍舟時候,自己以為用手力扒便可,但這是一個無效率的方法。單用手拚命扒,也不及運用腰、腿力量配合有效。」
龍舟隊的訓練內容主要分為3項:熱身運動、落槳節奏及落槳頻率。熱身運動以伸展為主,用意是鬆弛背肌、腰及腿部的肌肉,減低受傷機會;而扒槳節奏方面,則利用「報數」方式代替實戰用的鼓聲,讓隊員熟習落槳節奏;而落槳頻率則主要強化龍舟的「起步」、「加速」及「衝刺」3個競賽階段。在落槳訓練中,隊員需於90分鐘內不停重複3個模式的動作。
李綺雯:滿足感無可比擬
隊員們皆以「攞命」去形容每課訓練,當中更有3年級的同學正值準備畢業論文,但為了追求滿足感及感受團體精神,他們暫將論文擱下。3年級生李綺雯說:「最初訓練完後,真的辛苦到想嘔,但見到每次比賽成績也有進步,自己就很有滿足感。去年錦標賽奪得第8名,高興得與隊員擁在一起,這份滿足感無可比擬。」隊伍召集人郭詩淇則希望,在大學3年生活中有美好回憶,即使要兼顧寫論文及訓練也不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