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早前有些話題,本想與讀者一談,但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引子,剛巧昨日《蘋果》財經版有談到相關的事項,筆者正好以此為引子。
昨日《蘋果》財經的頭版專題頗激,標題為:「REIT吸水局大踢爆」,意圖踢爆地產商推出REITs房地產基金的戲法。大約在數月前,筆者與一位地產界強人一同作某個電視節目的嘉賓,在節目中途的休息廣告時間,該位地產界強人與筆者閒聊時,便講到地產商推出的REITs,而這位地產界強人表示,根據他的研究,除了領匯(823)值得吸納外,大部份地產商推出的REITs之質素極之一般,他更進一步指出,基本上,「筍嘢」肯定不會放在REITs內,而放在REITs內的一般都是賣不到「好價錢」的物業。由於當時該地產界強人愈講愈「激」,嚇到女主持花容失色,並暗示我們不要在節目中談論這過份敏感的話題。
這位地產界強人,在過去多次私底下提醒筆者不要入市,如97年、2000年時買樓,每次皆頗為準確,這次他評論REITs的準確性相信也不低。
最搞笑是,該位地產界強人事後指出,假若筆者日後披露此言論,他也不會認是他講的。至於筆者,近日正候領匯再跌殘一點,出現低價時趁機吸納一些,其他的REITs則……。
另一個話題便是在昨日《麥嘉華筆記》中,麥嘉華指出:「在美國總統選舉的周期,每當踏入國會中期選舉的年份,通常亦會是股市表現疲弱的時期。」筆者由去年底至今,在多個投資研討會中,也談到類似的話題,就是每當總統任期的第2年,在該年的第二三季,美股的表現一般較差。
揸3年可食糊
附圖是1807年至今,美國股市在總統任期的4年,每年的平均表現,圖中可見,在任期的第2年,美股套現相對較其他3年「平靜」,可謂無甚升幅。但大家千萬不要被該年的「平靜」表現騙了,因為總統任期的第2年,是美國股市較常出現「大幅波動」的一年(「大幅波動」與「大插插」其實差不多),在該年的10月,往往是一個相對低位出現的月份(亦即今年10月)。
故美國著名的股市曆學家YaleHirsch便曾建議投資者在總統任期第2年的10月入市,並一直持貨至總統任期第4年總統競選結果公布後獲利回吐。Hirsch指出,這策略的回報遠較呆呆地持貨4年為佳。
筆者在過往亦曾採用此策略,其效果不俗,故讀者不妨預留彈藥在本年10月入市吸納。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