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變,以前細個嗰陣,聖經真係唔係太容許討論,字字奉為金科玉律,「不要問,只要信」時代轉變,科技進步,互聯網發動了發表與搜尋文化,問題越來越多,因應而產生的答案也越來越多。
許多電視特輯利用先進科技解讀聖經,摩西分紅海可能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壯觀,據考究紅海是一項錯誤的翻譯,應該指的是一大片蘆葦田。透過若干科學家的分析,耶穌顯聖容的裹屍布可能又是達文西的一場傑作,聖容的顯現甚至類似今日的曬相技術。古語有云:「講古唔好駁古」,但正正碰着流行駁古,《達文西密碼》的作者DanBrown像金庸先生將韋小寶放在康熙身邊一樣,大量的歷史資料搜集再虛虛實實地組織故事,DanBrown用大家最熟悉的題目做餌,讀者為想聽點樣駁古而上釣。
不記得當天是因為《達文西密碼》而興起想到倫敦的念頭,還是一早已計劃了到倫敦(記憶中好像是因為看了阿Y的《潮》裏面的「PlanB」),記得的是當日看《達文西密碼》直至主角到了倫敦便停止讀下去,待到埗後便跟隨劇情發展跟主角同步到達西敏寺,一同動腦筋探索牛津的秘密,終於揭開下一頁發現自己估中,忍不住在莊嚴聖地也猛自己讚自己,讚了接近五分鐘,無聊兼戇居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