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最古老的校服是怎樣的?一些校服洗了會甩色,為何一些卻永不脫色?棉質校服早被「的確涼」質料全面擊敗,近年何以重生?要解決這連串謎團,需找來在港有逾百年歷史的校服店豐昌順總舵手,逐一破解。
今年81歲的方業光,是豐昌順校服店第二代傳人,其父1898年在汕尾創立了豐昌染廠,吸引不少艇戶購布。當年為了使布料不易脫色,染布後要用上重280斤的元寶狀石頭碾布,將顏料壓入纖維。
新法書院至潮
方業光說,染廠1905年搬到香港,限於技術,當年布料只有單調的黑色及藍色,故學校沒有制服可言,由學生自行找裁縫造衣服上學,一般是有領大襟式上衣(即旗袍上截),女配裙男配褲,布料洗多次更容易脫色。這便是香港最古老的校服。
本港校服的「黑暗」時代,於1932年得到了解放;方業光稱,當年成功洽購英國克力登染色布在港專利權,令布料變得色彩繽紛兼永不脫色,一下子50多間學校如真光、英華、聖士提反、嶺南、聖保羅、庇里羅士等等爭相光顧,「每間學校爭相要專利嘅顏色,到𠵱家佢哋採用嘅顏色都未變過。」至於第一代的校服設計為企領或反領中山裝。他補充說,克力登染色布以雙重漂染方式漂染,加上特殊藥水,令布料不脫色。
方業光稱,芸芸經他手的校服,最經典算到真光的藍色旗袍,30年代至今未變過;最貴的要數到瑪利曼中學,不但質料上乘貴人家一倍,每套盛惠200元。至潮的,他選新法書院的水手服,以及白底綑灰邊上衣、灰底綑白邊校裙的嶺南中學,完全打破了傳統框框。
現在校服大多由全棉改為人造纖維「的確涼」,貪其快乾及免熨。近年又興回全棉質仿冷衫;方業光笑說:「𠵱家啲學校有錢裝晒冷氣,學生着冷衫又熱得滯,全棉質仿冷衫咪乘時而興。」
話你知:校服設計家長有權話事
校服設計不再由學校「話晒事」,從事校服縫製數十年的金綸服裝公司負責人林松坡說,校服設計及用料一直是由學校管理層決定,但近年隨家長更多參與校內事務後,不少學校已將校服交由家長教師會負責,「今時今日,學校都怕俾人話攬權,要提高透明度嘛。」他說,有時甚至校方本已交由一間公司負責縫製校服,部份家長會因不滿意而自行另覓縫製公司。他又說,不同地區的家長對校服的意見都不同,一般家長都着重價錢,居於較高尚住宅區的家長則看重校服質地及是否美觀。
記者:蔡朗清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