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男士下廚做住家男人,常獲女士投以欣賞目光。但有調查顯示,雖然近10%的家庭經常由爸爸當「一家之煮」,但其健康意識偏低,傾向烹調即食麵及腸仔等加工食物,令一家人承受患上高膽固醇的風險。有營養師指出,膽固醇每降低1%,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降2%;除煮食時要低脂少油外,吃燕麥片或燕麥粉都可以降低膽固醇,而加入燕麥粉不會影響食物味道。 記者:白琳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於今年三至四月訪問來自五間小學的2,129名學生家長,父母比例為一比四,只有43%家長滿意子女的飲食習慣;56%稱如沒有家傭協助,爸爸有時會負責煮食。75%認為爸爸下廚時較傾向多肉少菜;其次是多使用加工食品包括罐頭及即食麵、油份較多和少用新鮮材料等,各佔74%。
車先生以前最愛煮即食麵、罐頭及腸仔等方便快捷的食物,自從現時兩歲的兒子熹熹半年前開始與父母一起吃飯後,車先生才決心改變煮食習慣,「因為小朋友會同我哋食同一樣嘢,所以我會注意要多菜、高纖、少油、少鹽。」一家人也開始培養吃燕麥片的習慣。
吃燕麥片防心臟病
燕麥片的外殼以下有一層燕麥麩,含非水溶性及水溶性纖維,前者保持腸道暢通,多見於糙米、小麥及果仁,後者則在小腸內如海綿般吸收膽固醇,一併排出體外;燕麥麩包裹的麥燕胚乳含碳水化合物,底部的胚芽則含維他命E,有抗氧化作用。身心營養顧問註冊營養師劉立儀稱,燕麥粉純粹由燕麥麩製成,所以水溶性纖維濃度比燕麥片高。
瘦人風險比肥人高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要預防患上高膽固醇及心臟病的風險,可每天攝取三克水溶性纖維。
劉立儀說,建議份量可從60克燕麥片或40克燕麥粉攝取,分別相等於九個湯匙及四個半湯匙。其實大麥、薏仁、乾豆類及水果均含水溶性纖維,但文獻只列出燕麥片的食量標準。
膽固醇過高不是肥人的專利,她強調此問題與肥瘦無關,瘦削的人傾向不注意飲食習慣,患膽固醇過高的風險比肥人更高。
該中心於四月為110名市民進行為期30日的實驗,他們每天透過進食燕麥而攝取三克水溶性纖維,有86%的膽固醇水平下降,平均減幅幅度為16%,即可減低32%患心臟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