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交易所股份已到價?

投資學堂:交易所股份已到價?

早前港交所(388)的股價反覆下挫,筆者先後收到多位讀者的email詢問港交所的形勢,今日正好與大家一談交易所股份的情況。
早前當紐約交易所(NYSE)與德國交易所(DeutscheBorse)爭奪收購以巴黎為基地的Euronext交易所時,筆者原以為可刺激港交所的股價上升,豈料港交所股價卻由月中的高位65元水平反覆下挫,更一度失守50元大關,這莫非與其新任主席夏佳理上場有關?
惟夏佳理由馬場轉至金魚缸,照理應可令股市更有「賭」味,正如馬會也增加了賭波,擴闊其營業範圍,相信日後港交所亦可望進一步增加更多更具「波幅性」的產品,故新主席上場應該利好股價才對。
據《華爾街日報》的資料顯示,全球多個大型的交易所股份,也由5月15日的高位紛紛回落,例如德國交易所的股價由本月中至今已下跌了17%,倫敦交易所同期亦下跌了14.6%,納斯達克交易所則下跌14.4%,NYSE也在期間下跌了11.2%,至於被爭奪的Euronext亦微跌了6.3%。
同期,港交所的累積跌幅約為17%,與其他主要交易所的跌幅相若,只是跌多了一點點。

合併難成炒作藉口

近期全球各主要交易所股份股價相繼下跌的情況,反映機構投資者正沽售交易所股份,當中主要原因,據報道是NYSE及德國交易所爭奪Euronext時,它們的收購價「太過」理性,並沒有出現超高爭奪的情況,顯示在行內人眼中,交易所股份已差不多到價,不值得進一步高價收購,因而間接令不少欲吸納交易所股份的機構投資者卻步,甚至反而改為趁機獲利回吐,促使不少交易所股份下跌。
另一方面,由年初至今,不少亞洲區的交易所股份皆錄得不俗升幅,其中一個因素是受歐美交易所出現收購合併潮所刺激。惟大部份亞洲區的交易所股份均有一定持股量限制,例如投資者不可持港交所逾5%股權,新加坡交易所亦有5%的股權限制,此外,即使較為開放的澳洲,澳洲交易所(AustralianStockExchange)也有15%股權上限。故此,在有關方面未改例前,亞洲區的交易所股份便不容易出現收購合併。既然如此,歐美交易所的收購合併潮,也不能大幅「炒」起亞洲區的交易所股份了。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