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準閉幕 讓教育回歸專業

基準閉幕 讓教育回歸專業

韓連山 中學教師

教統局於二○○○年推出基準政策,要求所有英語及普通話教師以考試或進修達標,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是限期,不達標的教師便不能任教英語及普通話。
擾攘了六年的政策,把英普教師折騰了六年,顛倒了的價值已深入民心,專業已扭曲異化,基準政策帶來的禍害,教育高官難辭其咎,如今應該是時候撥亂反正,讓教育回歸專業。
基準政策一開始已經犯了三大錯誤,第一是否定教師原有資歷,硬加一個新要求,第二是手法粗暴,全港大部份教師反對也無效,第三是誤導群眾,把基準提升成為專業的「光環」,形成了非專業的謬思:不達標的便是不及格的教師。

學生沒得益

大部份教師雖然心存不忿,也礙於不敢拿自己的飯碗來跟惡法硬碰,有信心一次過考了的,便報考基準試過關,安全着想的,便報讀基準課程,到今天也有接近八成教師達標。過程中,教師付出了代價,對學生卻不見得有甚麼裨益。
基準政策打着的旗幟,是提升教師的語文能力,改善學生學習效能。但是考一個試便能提升語文能力?而基準課程也是以考獲基準試為進修目標,教師披星戴月的趕課程,得着的不是語文能力的提升,而是疲累的身軀、怨憤的心態,最終的受害者其實是學生。
公眾人士又怎樣被誤導了?這些年來,基準已被塑造成教師的Q嘜保證,超越所有教師的專業資格。而訂定這個Q嘜的,不是師範教育專業人士、不是專業教師,卻落在不懂教育專業的官員手裏。每次試後的抹黑、傳媒偏頗的報道、群眾的單純思維,便製造了顛倒的價值。

公眾被誤導

教統局一直不肯發放所有基準試評卷指引,更拒絕檢討基準試信度與效度,明顯地是避免被人指出當中謬誤。其實任何基準的制訂,都要因應參與者的表現而有所調教,若某些標準並非大部份參與者能達,制訂者不作修訂,便是不具專業的表現,而只是想借刀殺人罷了。
要制訂一個基準淘汰任何行業的人士,易如反掌,只需由一個涼薄的僱主,指示御用學者編寫不符專業的難題便能成事。公眾又怎會跟你分析基準內容?都是單純地接受了基準的Q嘜保證謬誤!這些年來筆者指出基準內容的謬誤,教統局充耳不聞,樂於誤導市民,又怎不令人慨歎!

專業遭踐踏

基準限期到了,條例是不能解僱不達標教師。學校受制於基準指引,惟有把英普教師調教其他科,這又是踐踏專業、非為學生福祉着想的非專業決定。試想想,把一個教英普經驗豐富、教學稱職的教師棄置不用,安排他去教一科不是他專業範疇的科目,是雙重錯誤,而原因竟是一紙不符合教學現實、信度與效度俱未證實的基準沙紙!
現在是基準鬧劇落幕一刻,我們要把顛倒了的價值再顛倒過來,讓教學回歸專業,不再禍害學子。
因基準惡法去世的、受過屈辱的、心存怨憤的都讓它成為過去吧,讓學校堅守專業道德、摒棄基準政策的荒謬,讓有能力的英普教師繼續任教。這個並非難做的決定。願大家都有智慧,加上專業良知,學生之福祉才得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