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系列報道<br>美採對沖策略防華崛起

中美關係系列報道
美採對沖策略防華崛起

投資金融市場的人都知道,透過對沖(hedging)可以減低投資風險。換言之,如果買升但怕跌,可以藉對沖作兩手準備,討個保險。華盛頓不少國防專家都認為,美國政府現對中國採取的對沖(亦譯圍防)策略恰當,既然不確定崛起的中國將來是敵是友,唯一辦法是一方面保持關係,一方面調整東亞地區戰略部署,防止中國挑戰美國的地區軍事優勢。 本報美國特派記者陳沛敏

華盛頓智庫蘭德公司(RANDCorporation)九成的研究是受美國政府委託進行,其中超過一半是為美國國防部所作的計劃。蘭德高級研究員柯瑞傑博士(RogerCliff)接受訪問時指出,根據中國國防部的開支預算和模式推斷,中國在2015年左右就有能力挑戰美國在東亞地區軍事優勢。
曾在美國國會作證提出這種觀點的柯瑞傑解釋,中國軍方國防投資策略十分聰明,不會花費在發展全球性軍力的項目,如航空母艦、長程軍機等,而是集中地區性部署。

為敵對路線作兩手準備

他承認,中國軍事現代化不一定演變成中美軍事對峙,但五角大樓已留意到潛在威脅,惟美國現要集中資源應付伊拉克、阿富汗等問題「軍事上美國有很多事要擔心,中國沒有。」他不諱言,若美國忽略長遠軍事規劃,可能導致優勢減退。
主張建立強大國防的另一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Foundation)亞洲研究中心中台政策研究員譚慎格(JohnTkacik)也指出,美國國家情報沙皇內格羅蓬特(JohnNegroponte)在國會作證時,已表明中國可能成為美國在亞太區的競爭對手;白宮的國家安全政策是鼓勵中國作正確的戰略決定,但同時為其他可能性作兩手準備;國防部今年2月發表的國防檢討報告更不諱言,須為崛起的國家將來可能選擇敵對路線作準備。

華海軍現代化挑戰美國

他認為,中共反對美國霸權主義,不只有意平衡美國在亞洲的勢力,更希望取代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地位;自1992年開始中國國防開支以兩位數字增幅上升,美國國防部估計去年中國軍費開支達九百億美元,是美俄以外軍費開支最多的國家。
譚慎格表示,中國正積極加強其彈道導彈部署,據報射程達一萬公里的新型DF-31A洲際飛彈四年內將投入服務。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海軍的現代化,除已有的051及052型驅逐艦,今年還新增四艘俄製先進驅逐艦;潛艇方面正測試更難被偵測的元級潛艇,到2025年中國派守太平洋的攻擊型潛艇數目,甚至可能超過美國,因此美國應切實執行對沖策略,加強與日本和印度的聯繫,並增加在西太平洋的海軍及空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