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大隻新股唔適合即食

投資學堂:大隻新股唔適合即食

天津港(3382)未正式掛牌上市前,筆者曾被一些記者朋友問到,天津港在上市當日會否有理想表現?
當時筆者頗肯定地回答,天津港上市當日應有不俗表現,因為在過往兩三年,即使市況不好,但那些熱門而市值又不太大的新股,大都在上市首日仍有一定升幅,故當時筆者估計,天津港上市首日,也可錄得升幅!
惟讀者宜注意,此情況只適合用於一些熱門而市值不太龐大的新股,假如市值極之龐大或並非熱門的新股,又另當別論。
筆者察覺,市值極之龐大的新股,即使上市時市況不俗,在上市初期也不容易有太大升幅,正如建設銀行(939),在去年10月上市初期,建行的股價亦大約在2.35元招股價水平間,徘徊了一段時間,才可擺脫徘徊區,繼而向上飆升。可見市值極之龐大的新股,並不太容易炒上。
另一方面,投資者宜注意,當新股上市後,其「穩定市場經辦人」何時宣布其「穩定市場措施期」結束。很多時,當「穩定期」結束,往往會在股價出現一些微妙效應,尤其是市值龐大的新股。
早年筆者的好友曾作了一份有關新股上市後表現的研究,當中顯示,新股在上市的首10個交易日中,「平均」以上市首日表現較佳,其次便是上市的第4及第5個交易日,這兩天也有不太差的升幅。此外,新股在上市後的第3個交易日,表現「平均」較差,其次便是上市後的第6個及第9個交易日。
筆者近日正觀察其研究,看看可否作日後的參考。

錯過中行 認購招行

中國銀行(3988)的招股活動已完結(可能是本年最龐大的集資),據報道,內地另一銀行──招商銀行,亦準備來港上市。
剛巧日前《華爾街日報》也有談到內地銀行的情況,在歐美機構投資者眼中,國內的小型銀行普遍較4大銀行更具投資價值,由於國內的較小型銀行(即4大之外的銀行)一般有較強的商業觸覺,並有較大的增長能力(China'ssmallersecond-tierbankshavetraditionallybeenmorebusiness-savvy,withhighergrowthpotential,thantheBigFour.ChinaMerchantsiswidelyregardedasoneofthebest-managedbanksinChina)。
因此,在投資角度來看,國內小型銀行較具投資價值。據聞招商銀行是國內管理較佳的銀行之一,故錯過認購中行的朋友,稍後仍有另一更佳的選擇。篇幅所限,日後再談。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