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經得風浪美歐股市仍睇好

投資名言:經得風浪美歐股市仍睇好

過去兩星期,環球金融市場顯著波動,金屬價格自高位大幅回落,拖累全球股市、特別是新興市場一度急挫。執筆時,代表環球股市的MSCI全球指數由5月8日的高位累積回落7%,年初自今的升幅亦因而收窄至4.5%。股市下跌,其中一個最被廣泛引用的原因,是市場擔心油價及商品價格高企,會導致美國及環球通脹升溫,從而令聯儲局有需要繼續加息,最終會拖慢環球經濟的增長步伐,惟筆者並不同意此說法。

有關通脹升溫的恐慌,某程度上源於美國4月份消費物價報告,當中核心物價連續第2個月錄得0.3%的升幅。此外,油價及金屬價格其間屢創新高,亦加重了企業生產成本上漲的憂慮。無可否認,美國的整體消費物價指數(CPI)自03年初以來,確實有重拾升勢的迹象,其間的按年增幅達3.3%。然而,我們必須留意,原油價格於同期攀升超過1倍,CPI當中的能源項目,於過去3年半一直保持年率18%的升勢,而美國經濟其間亦維持接近年率4%的高增長步伐。在這前提之下,若相比起70年代石油危機之時,現時的整體消費物價升幅,實在屬微不足道(見附圖)。
股市經過近日的調整,筆者相信美歐等成熟股票市場將可逐步企穩,並接力成為環球股市上升的動力來源。展望美股後市,我們相信前景依然正面,除了因為通脹因素不足懼之外,其他原因包括合理的股票估值,以及強勁的企業現金流等。此外,隨着股市下調,美股的投資情緒已由過度樂觀回復至合理水平,加上長債息率自高位回落,以上各點均有利美股未來的表現。

健康調整非壞事

歐洲市場方面,雖然早前亦一度由高位大幅回落,但我們相信,整體上是次環球股市下跌,只屬健康調整,有助冷卻過度的興奮情緒及投機成份,並對長線投資者提供甚為有利的入市環境。歐股市盈率仍屬偏低,以德國DAX指數為例,現時市盈率為13倍,仍大幅低於1999-2000年的30倍。此外,現時歐洲企業的收購合併活動中,有9成是以現金進行交易的,相對於1999-2000年時的收購合併只有3成是以現金交易,反映現時企業管理層普遍認為股值不算昂貴。另外,歐股的相對波幅正處於低水平。以上種種迹象均顯示,歐股的升勢只是處於牛市的初期階段,與1995至1998的市況相似。

日股無懼日圓升

日本股市方面,我們預期日股將會受惠於美歐股市的上升而造好。隨着通縮結束,資產價格「再膨脹」將營造正面的財富效應,有助日本本土需求上升,並鞏固經濟復蘇步伐。預料日本央行未來的息口政策會繼續對營商環境構成支持,加上企業過去數年的改革漸見成效,因此企業的盈利前景仍有充裕的上升空間。
很多人認為,日圓轉強或會令日股受壓,但根據過往經驗,日股與日圓滙價並不存在絕對的關係,例如在1999年及2002年,日圓與日股便曾出現同向的走勢,日圓近期的回升,並不會對股市構成長時間困擾。

新興市場續波動

至於新興市場方面,受惠於經濟高速增長以及天然資源價格上漲等因素,在過去幾年已累積了相當的升幅。以印度為例,自2003年至今年5月的高位便累積上升了270%;而在過去1年,各類資源及商品價格亦同步累積了龐大的升幅。雖然上述市場某程度上是有實質的基本因素支持,但過去幾個月來的升勢,無疑已滲入了愈來愈多的投機炒作成份。預料金屬價格將進入一段極為波動的調整期,而與其相關程度甚高的新興市場,料將難免地會持續波動。
就投資策略而言,我們對環球股市的前景仍然正面,而一般環球股票基金持有約50%美國股票,剩餘的部份主要以歐洲、日本及個別新興市場組成,風險一般較為分散。就個別環球基金而言,過去3年的平均回報年率約為20%,波幅率約為8%,回報與波幅的比例相較新興市場基金的表現,已顯得愈來愈吸引。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