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近期石油、黃金及其他商品期貨價格大幅回落,大家可有考慮趁低買一些黃金等貴金屬作長線持有呢?但當大家看了以下一段文字後,可能會打消這念頭。
近期不少歐美的財經專家也紛紛談論商品期貨這升浪是否完結,筆者亦看了不少他們的觀點,當中以美國著名財經教授JeremySiegel所講的《Commodities:BoomorBrust?》一文最為有趣。
Siegel談到,近期不少理財專家也建議客戶將部份資金投資於商品期貨,以防禦通脹,並可收分散風險之效。但Siegel認為,從投資角度來看,這並非一個明智的策略。
Siegel表示,黃金在1802年(冇錯,是1802年,唔係1982年),即200多年前,大約是20美元一盎斯,近日金價雖然飆升至700多美元一盎斯,升幅看似很大,達35倍,可是若計一計數,基本上,這只是平均每年不足2%的回報。投資者若將20美元存放在美國的銀行,據Siegel的計算,連本帶利,200年後20美元已升值至10萬多美元,遠高於黃金的700美元。此外,更重要的是,據Siegel的計算,若將20美元放入股票基金,採用股息再投資的策略,200年後20美元的股票基金已增值至2億美元!
長揸黃金衰過存款
再重複一次,200年後,20美元的黃金升值至700多美元;20美元的存款,則增至10萬多美元;但20美元的股票基金,卻在200年後勁升至2億美元!在比較之下,Siegel認為還是長線投資股票較佳。
回顧過往的歷史,黃金及其他貴金屬,雖然可收抗衡通脹之效,但除了抗衡通脹外,便沒有其他收益。股份除了抗衡通脹外,更可收資產增值之收益(通脹以外之資本增值);故長線來看股份較為可取。
此外,Siegel指出,投資者若必定要投資商品期貨,則不如投資於資源類股份,例如石油股、金股及其他礦產類股份,因為反觀過去50年,能源類股份的表現遠勝能源價格之升幅,即使在近期油價大幅飆升時,能源股也跑贏油價。
最後,Siegel指出,長線來看,商品期貨相對其他資產是下跌的,因為提煉技術不斷改良,令成本下降,再加上其他較便宜的代替品最終會被發現,在此等因素下,令資源產品的「真正」價值下跌。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