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港12間私家醫院收費調查發現,私院整體收費較四年前上升5%,但最普遍的十項手術收費,雖未見明顯加幅,但同一類手術的收費差距愈來愈大,以往差距只約三至四倍,今次調查的差價已高達12倍。業內人士相信,年輕醫生私人執業及收費透明度上升拉低收費,同時卻因名醫效應令差距更大。
私家醫院聯會發言人劉國霖稱,私院整體收費上升,主因是沙士疫潮後私院改善病房通風系統,減低病床比例,令營運成本增有關。醫院並要經常更換設備,在港元與美元掛鈎下,醫院需付出更多費用購買來自歐洲儀器。
該會昨日又公布12間私院最普遍的十種手術收費的收費,以一般病房的手術收費中位數為例,胃鏡手術18,734元;白內障手術19,173元;直腸鏡19,587元;小腸氣手術27,342元;痔瘡切除手術31,881元;切除盲腸48,663元,微創除膽石51,937元。
名醫效應拉高收費
但劉國霖表示,雖然近年手術收費中位數無明顯上升,但最低及最高收費的差距愈來愈大,以往一般只相差三、四倍,但最新數據顯示,全子宮切除術收費由一萬至十三萬不等,相差12倍。收費差距擴大,劉國霖相信與近年部份醫院調低成本,並有私院推出手術套餐,與年輕醫生投入私營市場有關:「人家收二萬四,佢可以收一萬八」,另一方面名醫效應卻拉高收費,導致差距擴大。
若以私院手術收費與公立醫院私家診症服務對比,部份公立醫院收費較貴,如小腸氣手術,醫管局價格由12,300至2,4000不等,私院最低收費只為6,700元,子宮切除屬大型手術,公院私症收24,000至45,000元,但私院最平只收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