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局的幼稚生態 - 陶傑

特區政局的幼稚生態 - 陶傑

曾蔭權運用親疏策略,在政治上只是三等的伎倆,已經把泛民主派搞得內訌加劇。泛民議員質問曾為何親彼而疏己,言中大有呷醋之意。
政治當然有親疏之分,這只是ABC的基礎常識,特首把親疏兩字道破,已經是低層次之舉。政治有許多事情,只須做,不必說,親哪個政黨,疏哪個組織,讓公眾看到就夠了。曾蔭權在政改方案否決之後,就聲明要疏遠民主派,只是意氣的宣洩,泛民主派有所回應拉衣扯袖而糾纏,更加比曾蔭權不成熟。
因為政治的親疏,除了以利益為依歸,更以實力為標準。泛民主派如果擁有強大的民意基礎和選票來源,就不必懼怕甚麼婆婆媽媽的親疏之論,任何政黨在兩年後的立法會選舉一面倒而大勝,在議會奪得三十來席,則曾蔭權自會拉攏而打個火熱。沒有議席,再舔屁股,那個屁股也一定冰涼。
以目前的形勢,泛民主派的不成熟,正付出高昂的代價。民主黨的「真兄弟事件」無端造成一場熱烘烘的內鬥,更令人莫名其妙。政治必多是非八卦,在同一政黨內,政客的背後必定會招惹黨內政府的揶揄和是非。當年戴卓爾夫人的保守黨政府,同一內閣之中,大臣開會時對戴夫人必恭必敬,背後對戴太以"ThatBloodyWoman"(那個不堪的婆娘)的稱呼的大不乏人。即使把這種走廊通道間的耳語,製成錄音帶,送到首相府的桌上,戴卓爾夫人會介意嗎?

一個成熟的政府組織,人人受過高深教育,懂得分辨甚麼是政治價值的歧見,甚麼是背後無傷大雅的譏嘲,三言片語的幾句壞話,十個八個無傷大雅的外號,沒有人會放在心上。但民主黨卻為了幾個「真兄弟」暴露的電郵而鬧得人仰馬翻,內部掀起捉鬼行動。如此幼稚的政黨,叫人下屆如何投票?
中國人社會心胸狹窄,幻覺紊亂,由朱元璋和毛澤東以降,一個疑字,是中國吃政治飯這一行的積習。泛民主派怨曾蔭權疏遠自己,是屈原情結作祟;民主黨的「真兄弟」爆發內鬥,則是太平天國洪楊之亂和共黨毛林集團分裂內鬥的基因延續。
自由黨和民建聯固然令人苦笑,泛民主派則內鬥頻繁,剩下一個居中的曾蔭權,左撈右掠,坐收漁人之利,這豈是曾某的「政治智慧」一日千里,實在是中國式政治之愚昧不堪造就。
八十年代的英國工黨,因為黨內原教旨社會主義的元老派傅特(MichaelFoot)與新晉的改革派爆發代溝衝突,戴卓爾夫人有機可乘,工黨有足足十年淪為「不可投票」的政黨(AnUnelectableParty),看來民主黨也走上此一命運。
如果民主黨續為泛民的旗艦,則必定拖累整支泛民的艦隊。泛民主派只有變陣,由公民黨為主力艦,但一干書生大狀又能擔此大任否?如果說目前的香港民主陷入自鬥、自毀、自憐的「三自低潮期」,並不為過,種瓜得瓜,泛民主派首先要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