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近望:7月後才有轉機

遠觀近望:7月後才有轉機

商品期貨價格升跌繼續支配環球股市走勢,相信短期股市走勢仍會當相波動。
商品期貨價格近期顯著下滑,雖引發股市大跌,但其實是健康的發展,因為大家現時所擔心的並非價格下跌、炒家損手,要沽售其他資產以作套現,拖累股市大跌。商品價格上升,令生產成本上升,所帶來的通脹風險更可畏。因此,當商品價格,包括油價真正回至低位,環球股市的調整才算見底。
港股繼續受到外圍股市影響大幅波動,最後雖倒升59點收市,報15864點,但在環球股市未見底下,短期即使反彈,亦只是因嚴重超賣後的技術反彈,恒指未來仍會再下試低位15500點水平,預期市況要待7月份後才有新轉機。
近期原材料股走勢可說是相當兇險,事實上,本欄在上周三亦已曾提醒大家暫時忍手為妙。
其實買賣本地的資源股多有隔山買牛成份,投資者的角色十分被動,因為這些股份升跌是受晚上美國交易時段的商品價格而變動,即使當晚商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買了此類股份的投資者是無從即時採取相應的行動,要待翌日本地開市後才能作出反應,令本身的利益不受保障。此亦解釋了為何資源股很多時候都在甫開巿時便要裂口調整,這情況以在近期屬熱炒的黃金及銅最為明顯。

商品股只合即日鮮

如果股份是裂口高開,持有股份的投資者固然開心,但一旦裂口向下急挫,投資者亦往往是止蝕無從,例如周一江西銅業(358)開巿第一口價7.1元,便較前收巿價7.45元跌了4.7%,令當日投資者想即時止蝕,也要捱近5%的跌幅。以近期商品價格續波動來看,投資者如真要買賣此類股份,只宜作即日短炒,不宜持倉過夜冒更大的風險。
連敬涵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連敬涵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