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不易做,要做百年不朽的大文豪就難上加難。昨天(周二)是「現代戲劇之父」、挪威(Norway)劇作家易卜生(HenrikIbsen)逝世100周年,世人沒有把他遺忘,全球更有超過8,000個紀念活動。這一年,易卜生的作品演出,比莎士比亞(WilliamShakespeare)的還要多!
說易卜生的故事,就等於說19世紀社會道德和現實的矛盾。易卜生一生創作26部戲劇,喚醒了人們對道德、婦權、自由的反思,被譽為「社會的改革者」。
創立現代話劇
出生於挪威小城希恩(Skien)的他,7歲時父母破產,生活窮苦,15歲做藥店學徒,半工讀幫補生計。營營役役,但他一邊寫作,22歲就完成首部劇作,但從來沒有上演。後來,他在挪威劇院工作,參與舞台劇製作,但生活仍然貧困,36歲時他毅然離鄉別井到意大利,開始長達20多年的流浪生活。
到處為家的經歷帶給他創作靈感,寫了《玩偶之家》(ADoll'sHouse)、《群鬼》(Ghosts)、《培爾金特》(PeerGynt)等名作。他的作品挑戰當時的價值觀,揭露社會的虛偽、自私和殘酷,提出人權、婦權、言論自由、男女平等問題,不留情面地諷刺和批判,效果極度震撼,同時扭轉了話劇的既定模式,創立現代話劇。
1906年5月23日,易卜生與世長辭,終年78歲。挪威為他舉行國葬,足見他的地位。100年後,挪威將今年列為「易卜生之年」,世界各地亦不忘向他致敬,重演戲劇,甚至推出郵票紀念他、表揚他。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