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 丁肇中認同:<br>「科學是推翻前人觀念」

諾獎得主 丁肇中認同:
「科學是推翻前人觀念」

【本報訊】怎樣才能培養子女成材﹖丁肇中的母親採用了讓兒子自由發展的教育模式,因而培養了這位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不過,思想開放的丁母也曾勸阻兒子選讀物理,但以「忠於個人信念」為座右銘的丁肇中卻未有遵從,結果獲得非凡成就,昨日更高呼:「我活一輩子是我的事。」 記者:趙燕婷

不少港人認為今日的傑出科學家,小時候定必年年考第一。不過,丁肇中昨接受訪問時坦言小學時成績普通,「名次由後面數上來比較容易」,但或因母親是兒童心理學家,所以父母從未因成績好壞而打罵兒女,又總是強調健康最重要,讓他們自由發展,因而造就了一個理想的成長環境,及成就他成為第三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

謙稱自己較別人幸運

港府近年積極宣揚「求學不是求分數」,丁肇中也認同,「名次對一個人的發展全沒意義」,強調學習是要了解前人做過的事,而科學則是要推翻前人的觀念。他更直言自己「不是最好學生」,又笑談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畢業時「傳紙仔」讓同學投選最差勁老師的往事。
問及對「成功」二字的看法,他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我不是一個失敗的人」,又謙稱自己較別人幸運,因為一般諾貝爾獎得主從發表得獎理論至獲獎要待上約20年,但他於74年發現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及至76年已以40歲之齡獲獎,令他一度懷疑評審委員會「一時糊塗搞錯了」。他又說,雖然不少物理學現象暫未能以科學解釋,但不相信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可說是無神論者,但對近日大熱的電影《達文西密碼》則深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