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打擊不力 經濟損失逾八億<br>港盜版軟件問題惡化

海關打擊不力 經濟損失逾八億
港盜版軟件問題惡化

【本報訊】近年海關積極打擊盜版電腦軟件,但未能改善本港盜版軟件肆虐情況。一項全球調查發現,多個國家與地區05年使用盜版軟件比率下跌,惟獨香港是少數不跌反升的地區。負責調查機構指有關本港的調查結果令人失望,反映海關在打擊盜版軟件不力,造成經濟損失逾八億元。

只顧打擊非法下載

商業軟件聯盟(簡稱商盟)去年調查全球97個國家或地區後發現,多達51個國家的盜版軟件在市場佔有率均錄得輕微跌幅,只有包括香港在內的19個國家或地區出現上升。雖然如此,盜版軟件仍然肆虐全球,估計全球35%已安裝在電腦的軟件均屬盜版,數字與04年相若;去年因盜版軟件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更高達2675.17億元。
負責調查的商盟副總裁J.Hardee表示,雖然盜版軟件去年在亞洲市場佔有率上升了1%,但中國、印度等擁有龐大個人電腦市場的國家,其盜版軟件情況均有改善,數字上升主要是因為中、印兩國入口個人電腦的比例較高,故此在統計上拉高了整個亞洲區的平均數字。
反觀香港,盜版軟件在市場的佔有率由前年52%增至去年54%,經濟損失多達8.74億元。商盟(香港)聯席主席雷碧玉指,結果令人失望。J.Hardee表示,內地政府有專人監控企業使用軟件情況,但港府只顧打擊網上下載非法軟件及零售盜版軟件。

中小企協會不認同

工商及科技局發言人回應稱,港府一直致力打擊盜版軟件活動,自從2001年修訂《版權條例》,使用盜版軟件者即屬違法後,海關至今先後發現118間公司違例,並拘捕250人,其中47宗個案被定罪。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佘繼標不認同本港盜版軟件問題惡化,他稱本港公司重視知識產權,商盟應作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