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目前全港約有二萬幢單幢式大廈,中華煤氣表示已巡查5,200多幢,209座的大堂存在密閉式空間,當中的三座是類似牛頭角偉景樓的設計,即同時有機電設施,並有可能讓煤氣積聚。
該公司指,若發現漏氣,會在管業處同意下協助堵封。此外,又會於未來兩年更換20年或以上的舊喉管,費用不會轉嫁用戶。
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偉景樓爆炸事件的初步調查報告,就有議員質疑為何爆炸於上月11日發生,但煤氣公司在3月已檢查過該區的喉管,即在短時間內喉管突然有一個直徑70毫米的洞。機電工程署署長黎仕海稱,事件成因有很多環境因素同時出現而成,頗為罕見,煤氣有可能透過空氣、泥土及空罅等漏出,而地樑有洞也可積氣,未知是否上址的機電設備出現火花導致事件。
有關報告將於三、四個月內交予死因庭。由於出事喉管已交由大學檢驗,他指現階段難以解釋上述大洞的成因,而這個是調查重點。
全港煤氣喉管總長650公里,當中450公里是70、80年代安裝的,中華煤氣常務董事陳永堅說,全港喉管中有150公里為墨鐵喉管,已使用20年或以上,所以煤氣公司將於未來兩年內優先更換有關舊喉管,而餘下的300公里喉管,則會按每年50至70公里的進度繼續更換。
換喉費不轉嫁用戶
新更換的喉管將會使用最新型的聚乙烯喉管,全面取代偉景樓出事的墨鐵喉管,費用不會計入經常賬目內。聚乙烯喉管的好處是無金屬銹蝕,接駁位的質素好,而且十分耐用,能抵禦地陷。為加強安全性,樓宇巡查的密度會由以往一年三次加至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