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年五月,可算是全球天主教徒的「煩惱五月」。
先有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不理教廷反對,自行任命昆明和安徽等地的主教,公然挑釁教廷的權威。
何故 跨媒體創作人、影評人 [email protected]
復有改編自丹.布朗同名小說的《達文西密碼》全球公映,更被選為今屆康城影展的開幕電影,故事指耶穌基督的教會本應由他與抹大拉瑪利亞(MaryMagdalene)的後裔承繼,強烈控訴教會的正統,絕對是第二百六十五任教宗本篤十六世上任以來的最大難題!
然而,我們的特首曾蔭權可能面對更大難題!身為天主教徒,他竟無視梵蒂岡的立場,在本片於香港的慈善首映禮及「環保之夜」盛宴,應邀擔任主禮嘉賓。雖然特首辦發言人解釋,曾特首純為支持大自然保護協會籌款赴會,並非為看首映而來,但尷尬的情況不遜於他在立法會承認「親疏有別」的一幕……
引發教廷口誅筆伐
《達文西密碼》未映先轟動,原著小說極具爭議性,講述耶穌與抹大拉瑪利亞同屬王族,更已成親,抹大拉瑪利亞正是「身懷耶穌血脈的聖杯」,而他倆流着「聖血」的後裔到今天仍存活世上。丹.布朗更遭《聖血與聖杯》(TheHolyBloodandtheHolyGrail)的兩位作者控告抄襲。擾攘多時,倫敦高等法院終於在本年四月初判決指控不成立,讓電影順利於五月上畫,卻展開了教廷對本片的一輪口誅筆伐。
作為一個傳統福音派的基督徒,也是一個跨媒體創作人,筆者欣賞《達文西密碼》的天馬行空,也不難接受故事內對耶穌基督的人性化描寫。只因基督教強調「愛」與「因信稱義」,信奉上帝獨生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既是神,也是人,他更是以「人」的身份被釘上十字架,承擔我們的原罪,更勝過死亡,三天後復活,令我們可以憑着信靠耶穌基督而成為義人,而我們最重要是愛人如己,故此筆者仍可包容《達文西密碼》褻瀆耶穌及教廷的情節,並從中解釋出密碼的真正答案。
宣揚真理的好時機
電影《達文西密碼》的劇情頗忠於原著,故此解讀此故事必須參考類型相同且一脈相承的「前傳」—《天使與魔鬼》(Angles&Demons)。在這部「哈佛大學符號學家」羅柏.蘭登(RobertLangdon)首度出場的作品中,第一位受害者,正是同時身兼天主教神父和物理學家的李歐納度.威特拉。他認為物理學正是「上帝的自然法則」,故此努力以知識來重現聖經舊約《創世記》內造物主的創造過程,結果製造了「反物質」,卻輾轉成為了恐怖分子摧毀梵蒂岡城的武器。他的養女,也是該故事的女主角薇多利雅對宗教擁有以下看法:「生命是有意義的,我們都對創造我們的力量心存感激。」。
如果《達文西密碼》的主旨是強調「陰陽調和」,《天使與魔鬼》的重點則在於宗教和科學的合一,對宗教的挑戰只屬肥皂劇的話題元素吧!筆者相信想像力和創作力皆是造物主對我們的恩賜,即使《達文西密碼》對不熟悉歷史或聖誕的朋友難免有所衝擊,卻不失為教會宣揚真理的大好機會,禁映、警告以及法律訴訟,也許只會帶來反效果。真理愈辯愈明,筆者認為教會正好趁機舉辦講座,向公眾指出故事的謬論,借本片給非信徒一個機會,加深他們對基督教的認識,減少誤解從而達至彼此和諧共處的境界。
感激創造者的力量
教宗本篤十六世上任後所頒布的第一道通諭名為《天主是愛》(DeusCaritasEst),有說是梵蒂岡與中國邁向關係正常化的重要一步,也同樣是我們的人生哲學。就在愛與包容的大前提下,我們當然要「對創造我們的力量心存感激」,但「強政勵治」並非重點,「親疏有別」更非明智,以人為本,以心連心,共建一個和諧的民主社會,才是民心所向,民望所致。
曾特首請引以為鑑。
http://www.cuhkacs.org/~hegu/B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