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婦女對子宮頸癌及子宮頸細胞檢驗的認知已逐步增加,但一項調查發現,僅五成的25至34歲婦女曾於過去三年接受子宮頸細胞檢驗,遠比45至54歲婦女的七成五為低。有專家指出,子宮頸細胞檢驗有助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和早期癌症,呼籲25歲以上曾有性行為的婦女定期接受檢驗。 記者:趙燕婷
有關調查發現,在受訪的566名15至64歲婦女中,高達47%受訪者於過去三年內沒有接受子宮頸細胞檢驗,原因包括年輕、沒想過、未結婚和太忙等。若以不同年齡組別計算,49%的25至34歲婦女曾於過去三年接受檢驗,但35至44歲和45至54歲兩個組別則分別有72%及75%受訪者曾接受檢驗。
多個性伴亦增風險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教授顏婉嫦表示,本港每年逾400宗子宮頸癌新症,死亡個案更高達120宗以上。部份人誤以為只要性生活正常就不會患上子宮頸癌,但其實任何曾有性行為的女性均有患上此症的風險,而婦女自25歲起,患病風險更會逐年遞增,及至50歲風險才會回落。
她又稱,由於年輕婦女的子宮頸細胞分化仍處於活躍階段,細胞受損或感染,以至細胞變壞的風險相對較高,所以太年輕就開始有性行為會增加日後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子宮頸癌又與人類乳頭瘤狀病毒有關,由於該病毒主要由性行為傳播,所以有多個性伴侶也會增加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
顏婉嫦強調,部份婦女會在癌症發病前出現潛伏期長達10年的癌前病變,而早期子宮頸癌的治療率又極高,所以只要及早接受子宮頸細胞檢驗,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即可增加治療率。25歲以上、曾有性行為的婦女均應連續兩年接受該檢驗,此後可以每三年接受檢驗一次。
婦女又應留意子宮頸癌的病徵,包括陰道不規則出血,若性行為後出血就應倍加留意;陰道有不正常分秘物如帶血和有臭味等;腰痛和腳腫;及淋巴轉移,即在頸項等部位出現淋巴核等,即要及早求診,以免進一步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