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日本人談點事情,你要多預一些時間。
同樣是一句話,日語要比中文和英語都說得長,所以在香港,做中文或英文的日語即時傳譯,因為要多說一倍的話,收費也貴一倍。即使是寫文章,一篇五百字的中文譯成日文就變成一千多字,香港的日文周刊《香港郵報》每期譯我一篇五百字的專欄,加一張圖片,結果可以佔去半版。
你如果看過荷里活拍的那齣《迷失東京》,一定記得劇中男主角說了一句英文,由翻譯轉成日語,就變了長篇大論。
另外,跟日本人談一件事,千萬不要期望他們聽了兩句就「心領神會」。他們是不會那麼隨意或者敏捷的。他們必需要你將事情的前因後果點點滴滴,絲毫不漏,一清二楚講出來。在聆聽的過程中,他們一臉認真,點頭或者沉思,有時還會皺起眉頭,有時面有難色,或者「噝」地倒抽一口涼氣。
這倒也並非表示為難了他們,只不過是一種獨有的「思索」表現而已。所以你必須很耐心地說出來龍去脈,絕對不可以像香港一些年青記者那樣,以為自己知道的一些東西,人家一定知道,因而說一些省掉一些。如果那樣的話,坐在你對面那個日本人是不會放過你的,他會繼續一臉茫然,深思、皺眉、面有難色、倒抽涼氣。
對於交代事情慣於說一點省掉一點,等人「心領神會」的人來說,這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只要跟日本人多談點事情,就能醫好自己語焉不詳的毛病。
終於,坐在對面那個日本人全盤明白了,眉毛一揚,頰肌一鬆,吐出一大口氣。這時候,你也鬆快起來,因為經驗告訴你,當日本人完全明白你要他做什麼,他去執行的時候,效果一定會比許多你才說了兩句就馬上表示「心領神會」的中國人,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