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任何人都可以是畢加索,雖然部份兒童學習素描時,如何也畫得不神似,但原來與天份無關,只是受左腦分析思維干擾,潛意識地將相對「不太重要」的額頭、耳朵畫得不成比例。但透過「右腦繪畫」訓練,兒童可摒棄雜念,細心觀察如實繪畫,更可加強他們上課時的專注力。 記者:翁煜雄
在藝術家的素描班,平時三分鐘熱度的小孩子出奇地專注學習;當中學員Christopher繪畫的自畫像維妙維肖,較初學時的神似得多;他說不知為何,初時總把自己的額頭畫得很短。
訓練臨摹倒轉畫像
藝術家負責人Carl說,這些都是「左腦作怪」,因左腦思考模式屬分析性、理性及邏輯性,習慣先分析眼前物,但容易先入為主,如繪畫特首曾蔭權,會聯想起「煲呔曾」外號,就算他當天沒打煲呔,也把煲呔繪進畫裏。初學自畫素描也易受左腦潛意識影響,將較重要地方如雙眼等放大,額頭及耳朵卻過細,令作品不合比例。
為減低學員受左腦影響,藝術家率先從美國引入「右腦繪畫」法,避免學員先入為主,而是應看到甚麼畫甚麼,依照五官輪廓一筆筆地勾勒出來。訓練方法是將一幅複雜畫像,上下倒轉來臨摹,Carl說:「因為睇唔到張畫原來係點樣,唔會先入為主。」學員一筆一筆臨摹,結果都傳神地繪畫出來。
課程也會指導學員善用右腦對物件輪廓的掌握、對空間、光和陰影的感知等功能,「好似畫手掌咁,唔單止睇住手掌,重要留意埋手指之間嘅隙縫。」
適合十歲以上孩子
Carl表示,右腦繪畫法不但可加強孩童觀察力,也加強專注力。學員何煒翔便說被芭蕾舞老師稱讚有進步:「我集中精神睇清楚老師嘅動作,然後跟住做。」
展藝畫坊負責人林超展也說素描班一直受歡迎,但他認為十歲以上的孩子較適合,因年紀太細未能理解「空間感、比例」等較抽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