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批:反對才是硬道理 - 李兆富

蘋果批:反對才是硬道理 - 李兆富

「如若不被敵人反對,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敵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敵人反對,那就好了,那就證明我們同敵人劃清界線了。」大家千萬別誤會,這不是曾蔭權特首上星期在立法會答問大會的講話,而是在一九三九年,共產黨革命領導毛澤東的講話。
所以《蘋果批》不難理解,前特首董建華的「唱衰香港論」和曾蔭權特首的「為反對而反對論」都是如出一轍,要「同敵人劃清界線」。可是毛主席卻又講過「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蘋果批》斗膽建議曾蔭權特首和一眾愛國愛港人士,別再稱呼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是「反對派」,改而使用「敵對派」,這樣才能更全神地貫徹與「敵人劃清界線」的中心思想。
毛主席和曾特首的言論之所以遙遙呼應,思想背後的共通就是把反對者視為敵人,而敵人的所有說話都是錯誤的。曾特首說「有些人選擇做反對派」,「為反對而反對」,故此對這些議員「不寄予厚望」,又說:「就算每一日向佢巴結、討好或者說親,都係碰到一鼻子灰。」
《蘋果批》卻認為人人的鼻子都會碰灰,愈碰壁得多,人愈會懂走應走的路,成功的決定都是建立在無數的反對意見當中。我們勸勉曾特首除了看毛語錄以外,也看看西方的諺語,對於反對的積極意義,自由大師卡爾波普(SirKarlPopper)就講過「也許我是錯而你是對,但只有經過我們一起努力,才可以更接近真理。」(Imaybewrongandyoumayberight,andbyaneffort,wemaygetnearertothetruth.)

議會是人類滙聚反對聲音的文明產物,無論有多少民主成份的議會,都應該是追求理性的場地,讓不同的反對意見都有平等發表的機會,彰顯出人類致力以非暴力方式解決公眾問題。議事程序的繁複都以追求這種精神為目標,議會的獨立特權和神聖也在於此。曾特首在立法會發表他的「為反對而反對論」,無不是對議會精神的蔑視。
曾特首還更進一步解釋他的反對論,「有大部份市民都支持的政策,七成市民都支持,但都有議員反對」。《蘋果批》不禁要問,曾特首是否倡議取消所有議政論政的機制,就讓香港人每天起床按幾下掣來全民投票,再看看哪個決定是超過七成同意就去執行。到時候又是否連特首這個職位也該廢掉?究竟曾特首心中是祈求唯命是從的議會,還是把任何有道理無道理的反對意見都摒諸門外?
一九五三年,毛澤東說「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的原理。如果懷疑這兩條原理,那就甚麼事情也做不成了」,而當群眾無法有效下決定,黨就只好主宰一切,最後換來甚麼惡果自不待言。更可怕的是這種論調又和曾特首的「親市民是『親』,反市民是『反』」何其相似。《蘋果批》也許天天在這裏提出反對意見,但我們深信只有容得下不同反對意見,不斷反覆探索,才能在錯誤中找出真理。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