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文革、「六四」等重大紀念日,內地傳媒就患上失語症,不過,當局並非失憶,除了監控異見人士之外,還會授意一些媒體發表寓意含糊的文章,粉飾一番。
文革40周年,內地主流媒體對那場給中華民族和中國傳統文化造成了深重災難的浩劫幾乎不置一詞。只有5月16日當天,北京《光明日報》在第三版發表了一篇洋洋數千字的長文,題目就是《堅持團結一致向前看——重溫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關於正確對待「文化大革命」歷史的論述》。
敏感日子監控異見人士
由於該文隻字未提文革與5月16日的關係,令很多網民(多數是對文革一無所知的年輕人)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於是紛紛在網上打探:「最近發生了甚麼事情或將要發生甚麼事情嗎?」「《光明日報》為甚麼突然發表這樣一篇文章?」令人忍俊不禁。
只要看這篇長文題目,就可以知道其主題意旨了。文章重彈「正確對待文革,堅持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老調,聲稱「總結歷史一定要着眼於開闢未來,如果就歷史總結歷史,會始終跳不出歷史的泥淖。」
近30年來,中共一直希望世人能淡忘文革,對著名作家巴金提出的設立文革博物館的呼籲置若罔聞,對文革真相的研究設置種種禁區,在文革紀念日前向各媒體下達封殺令……文革與「六四」一樣,都是中共的傷疤,危及的是其統治的合法性,因此,絕對不准觸及。
但是,《光明日報》的長文顯示,中共自己對文革一直耿耿於懷,正像他們不會忘記六四,每年在那些敏感的日子裏,總要風聲鶴唳地高度戒備一樣,「跳不出歷史泥淖」的不是別人,正是中共自己。
壓知情權令社會不穩定
從內地互聯網上關於此文的討論,可以看出,官方隱瞞歷史,壓抑人民知情權,才是社會不穩定的根源。當大道消息封閉時,小道消息必然盛行。長此以往,只會讓民眾對官方傳媒產生「反着讀」的不信任感。正如那篇要求人們向前看的長文,不僅無法釋疑解惑,不過是玩此地無銀三百両的把戲,只能是欲蓋彌彰。
李平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