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危機 - 陶傑

身份危機 - 陶傑

學生用手提電話作弊,原來港產片《逃學威龍》早就演過了,電影可以教人犯罪,創作人賺了錢,罪責由模仿的觀眾來承擔。
有史以來罪犯抄襲得最多的電影橋段、引致最嚴重的罪行是什麼?是一九七一年改編的《神探智擒職業殺手》(原名TheDayoftheJackal),講行刺法國總統戴高樂。片中的主角,領了一本死人的護照冒充身份,辦法是先找到死者的出生證明。
電影公映之後,蘇聯KGB特務、愛爾蘭共和軍和各地的恐怖分子,紛紛抄襲這個辦法。每年全球各地共有兩萬本假護照是用已死的人的名字來冒領的。一九七四年,英國工黨有一個叫史東賀斯的議員,還假裝死亡,偽冒了另一個身份。
殖民地時代為香港人設立身份證,人人有一個身份證號碼,五六十年代的身份證照片,蓄意把人拍得很醜陋,背後還有尺碼,像一個囚犯,其實是一種人格侮辱,但香港人不介意,因為香港有自由。

每一次填所謂「身份證號碼」的時候,都會令人感到像填寫囚號。按道理,一九九七年之後第一樣要廢除的「殖民地屈辱」就是英國人烙上去的那個身份證號碼,這才叫做人格的解放。在英國本土,工黨政府想實施國民身份證制度來防範恐怖主義,英國人誓死反對,結果不了了之,這才是人權尊嚴的應有水準。香港在「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候,還人人背負着一個囚犯般的號碼,這樣的「回歸」,拿到國際去,是叫人暗暗恥笑的,但不要緊,一百多年來,中國讓人恥笑的事實在太多了。
英國有一種服務,只要交兩英鎊,把閣下的姓名和六年來住過的地址寄出去,就有專家為閣下搜索看有沒有不法之徒冒充你的名字和地址去申請信用卡、向銀行借貸。
不要以為這世界上沒有另一個你,用一張信用卡吃喝嫖賭,二○○二年,信用卡保險公司在諾定咸市突擊檢查五百戶人家丟棄的垃圾包,發現有五分之一,裏面有銀行信和信用卡帳單、姓名、號碼、地址清清楚楚。想冒製別人的信用卡,請閣下把這一段文字剪下,由今天起,馬上到垃圾站翻搜垃圾袋,把銀行信的資料抄下送到深圳,仿製信用卡的工場。
真正海枯石爛的情愛,不是穿一樣的情侶裝,而是一對情人共用一個身份證號碼。到了分手的一天,拿起身份證,收拾行裝,扭頭就走,真能忍心嗎?在最後的一刻,拿着一個號碼,不禁摟着他,你哭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