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菲 - 彭浩翔

蘇 菲 - 彭浩翔

一個人的勇氣和尊嚴,要在極權和壓力下才能體現。平時聲音大大,指點眾人固然容易,一旦遇到壓力,就首先轉軚明哲保身。「留得青山在」,只怕成了我們龜縮退讓的藉口。
觀眾喜歡殉道者的故事,那因為大部分人都無法做到殉道者般偉大,沒幾個人會為了捍衛理想而犧牲生命。這也是講述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反納粹組織「白玫瑰」成員,二十一歲少女蘇菲因在大學派發反希特拉傳單而被殺的電影《蘇菲的最後五天》(SophieScholl-TheFinalDays),如此動人之原因。導演馬克羅特蒙(MarcRothemund)在平實中拍出了納粹對人民的無形迫力。一場於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八日,蘇菲兄妹趁還未下課時,趕緊帶着傳單在慕尼黑大學主樓派發的戲份,全場以鼓聲作配樂,情節簡單,卻劇力萬鈞。單憑此段,柏林最佳導演已是實至名歸。惜電影到了中段,主要是納粹軍官和蘇菲的審問戲份,導演平實處理,部分觀眾可能會覺得沉悶。好片難求,好發行更難求,實在佩服已移居德國多年的劉香萍女士有如此勇氣,把這好戲發行到香港。
散場後,太太神色凝重,問她為何,她說:「真慘,蘇菲行刑前,怎麼沒有一點最後晚餐,她一點東西也沒有下肚呢。」果然,相同的電影,每個人均會看出不同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