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被界定為新興市場的國家或地區,正覆蓋着超過七成的全球土地。這些經濟體系各自擁有不同的優勢,當中以亞洲地區經濟增長尤其突出。亞洲地區之中,台灣不但在資訊科技行業中帶領潮流,在通訊科技和電子產業亦佔有優勢。科技行業經歷多年的低潮後,展望行業周期正逐漸回復升軌,以資訊科技及半導體股為主的台灣股票,後市有力進一步攀升。
今年以來,環球各國股市表現理想。雖然台海政治爭拗不時令投資者卻步,但台灣股市相對於亞洲其他股市來說,表現毫不遜色。今年截至4月底,台灣加權指數按美元計算累積升幅為12.7%,單在4月份的升幅便高達10.3%,領先於全球各地主要股市。由於當地股市估值相對較低,股票息率頗為吸引,再加上新台幣對美元滙價有望持續升值,一旦市場憧憬中台關係出現改善,便不難吸引資金源源流入台灣市場,故展望今年,台股後市表現可期持續出色。
科技產業發展速
台灣經濟與香港一樣,均屬於外向型經濟體系。過去50多年來,當地致力透過出口擴張、進口加工、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自由化等發展軌迹,促進經濟規模迅速成長。時至今日,台灣科技產業全面高速發展,從電腦、手機生產,以至各種零組件的供應等,縱向整合程度之完善,實在令人歎為觀止。台灣目前是全球主要的半導體出口地區,其記憶體晶圓代工技術,更穩佔行業之龍頭地位。
事實上,台灣在資訊科技中擁有優勢絕非偶然,因為台灣政府在政策上緊密配合,協助企業朝向創新研發、設計和提高附加值的產品與服務方向發展。政府亦積極培訓科技研發人才,提倡獨特創新產品開發,以期加快企業升級轉型,並建立產業獨特核心科技競爭力,同時應用外國先進技術,以整合和提升產業研發及與國際接軌。
行業低潮已過去
根據台灣經濟部資料顯示,2005年台灣資訊硬體產業總產值(不包括通訊產品)達到770億美元,較去年增長10.5%。另外,在軟體產業方面,2005年市場規模估計達到1669億元新台幣,較上年增長6.6%。資訊科技行業及半導體業在經歷了近年行業周期的低潮後,今年可望重拾升軌。
由於市場對電腦和高利潤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殷切,不少台灣電子零組件製造商均表示對盈利前景感到樂觀,加上當地企業着重產品推陳出新,在環球化的大趨勢下,歐美外判定單亦穩步增加,令台灣科技產業獲益不淺,間接支持相關股票價格持續攀升。事實上,科技股在台灣股市的比重超過5成,因此,台灣股市可以說是科技產業上升周期的主要受惠者。
估值不高回報佳
展望2006年,預期在「新10大建設」的推動與觀光旅遊政策開放的帶動下,將有助進一步刺激內部需求,促進台灣的經濟表現。基於環球經濟持續穩健增長,台灣對全球貿易的增長,料將維持不俗勢頭,台灣政府已估計2006年經濟增長可達4.5%。
台灣股票估值頗為吸引,在股本回報率達雙位數字下,整體市盈率僅處11.5倍水平,股票對帳面值比率亦只有2.4%,而股息率則達4%,相對亞洲地區其他股市理想。由於股票估值不高,吸引資金持續流入,台灣證券交易所資料顯示,今年頭3個月,外資流入台灣股市的資金便高達968億台幣。
總括而言,台灣整體市場前景正面,然而朝野政治爭拗不斷、公營事業投資縮減、原油價格波動、以至貿易摩擦加劇等不明朗因素,或對台灣外貿出口及經濟增長構成影響,成為台股的主要隱憂。
匯豐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