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昨日再度下跌,並失守50日平均線(約16275),技術走勢似乎偏弱,但如果投資者明白到恒指近日的跌勢是由歐美股市所帶動,那麼50日平均線又是甚麼的一回事?最重要的是歐美股市何時才能見底反彈?
事實上,現時最困擾歐美股市的問題有兩個,一、是通脹問題;二、是息口問題。
當然市場對息口產生憂慮,很大原因是通脹問題所造成,故此如第一個問題得以解決,那麼息口的問題亦自然會迎刃而解。現在最有機會令通脹升溫的是金價及原材料價格的升勢,因為在全球一體化的時候,工資早就不會對通脹帶來壓力,反而金價及原材料價格上升,卻可能令生產成本上漲。
不過,如果從美國周二公布的生產物價指數分析,應該會發現美國的生產成本並未因原材料價格上升而增加,故此通脹壓力是否真的如預期般大?那麼美國的消費物價指數升幅較預期為大,又應該如何解釋?根據美國當局數據顯示,上月核心消費物價指數升幅較預期為大,主要是受到房屋開支帶動。
何時見底睇外圍
如果以此作為分析,即美國的樓市調整的速度較預期為健康,這亦是聯儲局在會議聲明中曾指出的要點。既然如此,那麼市場是否對美國消費物價指數,作出了過敏的反應?
首先,不要去考慮市場的反應是否過敏,反而應該先行考慮為何市場要有這樣敏感的反應。答案其實十分簡單,就是過去幾日指出,市場的對沖活動較過往為多,當大市一旦轉勢時,沽盤自然會一窩蜂湧現;同樣地,當大市跌勢完結的時間,未來的升勢相信亦會相當急速。
事實上,近日一直強調,本地的基本因素其實不壞,所以投資者不用對後市過於擔心,但同時,由於外圍股市仍未穩定下來,故此底位到了沒有?似乎不應單從本地因素及恒指的走勢作出分析,如果外圍股市能穩定下來,則港股可望跟隨回穩,亦即是港股何時再現升勢,一切完全掌握在外圍股市的手中。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