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洗底」跟美國恢復邦交,在國際舞台上,是上演了一幕美國將「狂人」卡達菲(MuammarGaddafi)收服的「馴悍記」。
外訪愛帶大群女保鑣
卡達菲的狂,在於他甚麼都要獨樹一幟,不惜跟全世界對抗。1969年政變推翻了帝制,幾年後又發起「文化大革命」,甚麼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這些舶來品統統不要,政治不合格的書要燒掉,只要他在《綠皮書》提出的「伊斯蘭社會主義」。他愛穿名師設計衣服,外訪總帶着一大群上鏡女保鑣,令人側目。
小小一個利比亞,滿足不了卡達菲滿腔革命情懷,全世界的「解放運動」,他都支持,從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到愛爾蘭共和軍,他都慷慨援助,結果四處結怨。
美國對付這個「狂人」,起初沒有甚麼辦法,自己實施雙邊貿易制裁,又轟炸過利比亞,卡達菲卻變本加厲,弄出了炸泛美客機空難。但到1992年安理會制裁,情況卻急轉直下,1990年代油價下跌,制裁和國際孤立令利比亞經濟雪上加霜,卡達菲急於與西方修好,否則可能自己權位不保。
慨歎:遊戲該結束了
卡達菲2003年宣布放棄大殺傷力武器時,美國歸功於伊拉克戰爭嚇怕了他,但其實早在1999年,利比亞就已提出讓國際檢查其武器計劃和承諾打擊阿蓋德(al-Qaida)。
卡達菲在前年一篇長篇演說慨歎,利比亞過去所做一切都為了別人,自己卻沒得到好處,「這場遊戲該結束了」。也許是人老了,務實了,利比亞狂人現在不狂了。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