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於本周一升穿「8算」水平,是自去年7月人民幣進行滙率改革機制以來所僅見。市場人士預期,人民幣升破8算這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口,將有更多資金因憧憬人民幣會繼續升值而進一步湧入,尤其中國經濟持續向好,今年首季的經濟增長更高達10.2%;另一方面,美國的貿易赤字卻仍未得到控制,其中對華貿赤更持續擴大,部份美國人歸咎於人民幣滙率被過份低估所致。
事實上,即使人民幣升穿8算水平,也未能令美國人感到滿足。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民幣逐步升值是想當然的事情,問題只在於時間與步伐而已。
中國經濟的發展情況,對亞洲經濟增長的影響力愈來愈大,人民幣滙率走勢對區內金融穩定的作用,也日益明顯。人民幣自去年開始穩定有序的升勢,早已推動亞洲貨幣持續呈現強勢,吸引更多資金流入亞洲區。
今年以來亞洲地區貨幣的強勢,很大程度受惠於市場對中國讓人民幣大幅升值的樂觀情緒。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的貨幣近期均觸及數年高位──泰銖今年以來已累計上漲近10%、印尼盾升近12%、馬元漲幅超過4%,而坡元則超過5%。
對亞洲經濟來說,近年最大的打擊可說是來自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當時泰國經濟疲弱,許多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和韓國等亦與泰國一樣,長期依賴中短期外資貸款來維持國際收支平衡,滙率偏高之餘,更大多維持與美元或一籃子貨幣的固定或聯繫滙率,這給國際投機資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捕獵機會。
對沖基金乘勢進軍泰國,從大舉沽空泰銖開始,先迫使泰國放棄與美元掛鈎的固定滙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引發起泰國金融市場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其後,危機很快波及所有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包括港元。各國貨幣爭相貶值,泰銖、馬元、菲披索、印尼盾紛紛創下歷史新低,平均貶值幅度多達6成,坡元、新台幣及韓圜也無法倖免,韓圜的貶值幅度更高踞各國之冠,只剩下人民幣堅持不貶值,由此亦奠定了人民幣在維持區內貨幣穩定性的地位。
經濟向好支持滙價
幸而,亞洲經濟很快便從風暴中恢復過來。國際金融機構近期對亞洲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均普遍表示樂觀。
根據《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中國和印度的高速增長,加上日本經濟的持續復興,將促使亞洲今年繼續取得高增長。亞洲新興工業經濟體,即韓國、香港、新加坡和台灣,市場預期今年平均的增長為5.2%,明年為4.5%;而東南亞國家即印尼、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預期今年平均增長將為5.1%,明年增長可達5.7%。貨幣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狀況之反映,在經濟持續向好的情況下,亞洲貨幣無疑具有升值的壓力。
唯人民幣馬首是瞻
然而,近年亞洲政府一直干預滙價,透過買入美元資產以減低貨幣的升值壓力,以維持出口的競爭力憂勢。部份國家與中國在出口上互為競爭對手,倘若人民幣不升值而其他國家貨幣升值,少不免對後者出口的競爭力造成影響。隨着中國逐步放寬滙率政策,將有利於亞洲貨幣進一步反映其實質價值。
事實上,前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早前已指出,要改善環球經濟失衡的問題,包括人民幣在內的亞洲貨幣都應該進一步改革,讓其貨幣政策更具彈性並逐步升值。
資金流入亞股受惠
受惠於人民幣滙率走勢和亞洲經濟保持穩定增長,亞洲大部份股市今年首季均出現強勁的資金淨流入,其中香港股市今年首季的平均每日成交便較去年下半年增加58%,每月平均流入資金約為47億美元。在預期亞洲貨幣進一步升值,以及區內內部需求穩健增長的情況下,相信亞洲區仍然是具投資潛力的地方。然而,近日個別亞洲市場波動甚大,投資者宜採取防守性的投資策略,不要忘記「分散投資」這個大原則。大家須切記:投資單一市場,需要承受較高的風險。
莫健歡
常務董事
凱萬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