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該盡快下放權力予區議會 - 盧峯

蘋論:該盡快下放權力予區議會 - 盧峯

若果特區政府早在回歸初期就迅速改革區議會的權力及職能,若果特區政府能及早下放權力讓區議會參與管理地區文娛康樂設施,那過去大半年來在屯門市鎮公園經常出現的噪音滋擾問題將可以及早解決、那周日發生的市民跟康文署職員衝突事件將可以避免、那康文署人員將不致陷於兩面受敵的困境。
愛好粵劇、戲曲的市民在屯門市鎮公園聚集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突然發生的事,而是過去多個月來不斷出現的情況;只可惜康文署並沒有因應這些居民的需要而採取較彈性的措施、並沒有針對這個特殊的社區需要而提供特別的場地,只是按一般的規則、一般的成例處理問題及投訴,結果便導致愛好粵曲的市民、表演戲曲的團體不斷跟康文署職員發生衝突、便導致雙方的衝突不斷升級。這樣的事例清楚說明,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中央集權式的管理方式很容易忽視個別地區的變化、很容易忽視地區的特殊需要,最終令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假若政府能下放權力予區議會,讓區議會負責管理地區設施、管理區內文康設施,區議會便能迅速因應居民的要求、居民的需要調整管理方式、調整場地運用的優次,例如增加粵劇團體使用室內場地的時段、例如在市鎮公園增建有帳幕遮蓋的臨時表演場地,讓粵劇團體以至其他愛好即興表演的團體及市民有更好的聚腳點,並可以減少對附近市民的滋擾。這不是比硬邦邦的執法、取締、打擊好得多嗎?

更何況區議員絕大部份由民選產生,他們對區內居民的了解、對區內需要的了解、跟區內團體的接觸遠比康文署的官員優勝,他們對地區變化也更為敏感;由他們負責地區文康休憩設施的管理,肯定可以令設施更貼近居民的需要、更貼近社區的需要;即使團體或居民間發生了紛爭,區議員也可以憑藉他們跟居民的緊密聯繫、跟團體的密切關係充當和事佬,拉近不同意見團體之間的距離,避免糾紛進一步擴大。這肯定比居民各執一詞、各自向康文署人員施壓好得多。
下放權力予區議會除了可以令地區設施的運用更切合社區需要、除了可以讓區議會擔當調和不同意見的角色外,更可以藉此推動地區設施管理上的改革、更可以藉此引入專業團體、社會服務團體、私營機構參與管理地區的文康休憩設施。應該看到,由康文署一手包辦全港所有文康休憩設施的管理是不健康及不理想的;這樣的安排只會令整個管理模式僵化及缺乏創意、只會令服務長期停滯不前;假若設施交由區議會負責掌管,區議會便可以把部份設施外判予專業人士、專業團體、演藝團體以至私營機構負責管理,從而營造一種互相促進、互相競爭的氣氛;在相互競爭下,得到管理權的團體或私營機構固然會出盡法寶改善服務,提升質素及爭取居民的支持,以保持管理權,即使康文署也不能再一成不變、也必須要盡力提升質素以免給比下去。換言之,放權讓區議會管理地區設施將可以催生一種不斷創新、不斷求變、貼近市民需要的管理文化,放權予區議會將可以打破現時鐵板一塊的服務模式。對居民來說、對社會來說,這樣的改革不是該盡快落實、該盡快推行嗎?